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九下语文《十五从军征》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推荐 (2).docVIP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九下语文《十五从军征》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推荐 (2).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3 / NUMPAGES 4 十五从军征 【教学目标】 1.在读通顺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文本,深入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3.紧扣单元目标,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难点: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回忆一下,你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解诗题、知作者、晓字义、明诗意、悟诗情、拓视野。) (二)导入:在人类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里始终有战争相随,无论是哪个朝代,都留有战争的刀痕,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印在浩若繁星的文学诗词中,成为一朵瑰丽的诗苑奇葩。每一首诗都像一颗颗晶莹、温润的珍珠洒落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叫人流泪。乐府诗大家已经比较熟悉了,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是文人模仿乐府古题所作。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齐读课题:《十五从军征》。 二、破解题意,咬文嚼字激感情。 师;读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十五岁就参军/当兵了。 师:从军是参军,征是什么意思?“由国家召集或收用”这里是被征入伍,有被迫的感觉。 那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三、再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一)默读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军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诗中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二)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说说你读完诗歌的感受,你会用哪个字或者词语来形容? 好诗在手,须得朗朗上口,带着这种感受自己读读这首诗吧。齐读。 (三)文中出现了几个生僻字,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生跟读:冢,窦,雉,舂,羹,贻。) (四)诗歌预习了,诗中的词语你都理解了哪些,和大家分享一下。 (五)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不要忘记结合插图。(生自己说一说)评价:你的理解已经很不错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四、品词析句,对话文本悟诗情。 (一)千古美诗,须得悟出诗情。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是怎样的一生? (二)在这长长的65年里,65年啊,两万三千七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啊,这样漫长的岁月,他是怎样度过的呢?(他风餐露宿、南征北战、浴血搏斗,多少危险、艰苦、思念、期盼都在战场上),暮年时的他终于归来,这是何等的惊喜,但是等待他的是怎样冰冷严酷的现实。 (三)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诗,划出如下相关的诗句: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学生汇报。 1.听到什么——师:他听到了什么?(生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师:同学们,那是坟墓吗?那不仅仅是坟墓啊,那里是他的亲人啊,那里躺着的是他的父母兄妹啊! 师: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生…… 师: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一盆冰凉的水。满心的期盼满心的希望化为乌有,又怎能不心凉呢? 心中设想的种种和家人团聚的场景,可谁知道却是这样的消息,这让人怎能不悲伤呢? 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的苦苦思念,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这让人怎能不心碎呢?读一读。 2.看到什么——他又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 指一名生与教师一起:读(配乐) 师:这是怎样的画面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你们的想象。 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师:这就是他现在的家,就是他几十年魂牵梦绕的故园呀?在他的记忆里,在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猜一猜? 学生回答老人少年时,家中的情景。 是啊,曾经是炊火融融、庭园整洁;如今是: 引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读 曾经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如今却是……——读 师:人去屋空,人亡园荒,这是何等的凄凉呀! 3.做什么——师:这样的家园,这样的场景,老人做了什么?(指名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师:离家几十年,终于回来了,他本想做一顿热腾腾饭菜来孝敬父母,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指名读 师:他本想在家里和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师:白发苍苍的母亲,年迈多病的父亲,亲爱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哪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曈夏伊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学设计、课件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