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险合同主体及主要条款研究.docx

人身保险合同主体及主要条款研究.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人身保险合同主体及主要条款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人身保险之主体,即投保人(要保人)、被保险人、保险人和受益人。相较于财产保险,一方面由于人身保险之客体为人的生命及身体,专属性尤为显明,法律规制亦更为严格;另一方面也因为人身保险除具备经济保障之效用外,储蓄功能亦日渐凸显,其法律关系由此也较为复杂。因而对其主体之法律研讨,学者们众说纷纭,难成共识,而立法及实务对此亦是轩轾不明,故有条分缕析之必要,以廓清理论及实务中的诸多疑点。 第一节 人身保险合同主体 一、投保人(要保人) 投保人(要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保险法》第9条)。投保人系保险契约之启动者及义务之主要承担者。 (一)资格 1.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公民或法人以自己的行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之资格。中国《保险法》对此未作规定,但保险法系民法之特别法,依子法与母法之法律机理,子法未作规定者,适用母法之基本规定,至为显明。因保险乃民事行为之一种,其应遵从《民法通则》之相关规定,自不待言。故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之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所订立之人身保险契约,自属无效。但限制行为能力之未成年人若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者,其所订立契约仍属有效,此为学者之通说,亦为各国立法之惯例。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纽约州法规定,凡年龄在14岁以上,其所订立之人寿保险契约,仍属有效。[1]英国立法亦有类似规定。审究其立法意蕴,旨在保护某种雇佣合同之当事人。如为杂技之儿童所订立之保险契约,如此时一律限制则难以对这类未成年人予以最充分的保护。因而在我看来,对于这类未成年人,应当允许在一定年龄以上之未成年人为要保人订立人身保险契约。 2.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人身保险契约,是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保险利益之享有因之与财产保险大相径庭。以本人为被保险人而订立之人寿保险契约,由于个人生活安定之确保,当然属最大之利害关系。自得据此以为保险利益,故学者们认为,任何人对自己之生命或身体具有无限之保险利益。[2]反映在保险实务中,便为以本人而订立之寿险契约,其保险金额不受法律之特别规制,完全取决于当事人之合致。但若人寿保险契约系第三人订立之,即要保人与被保险人不为同一主体时,法律上为避免要保人对被保险人并无利害之系联,而有可能危及被保险人生命身体之安全,诱致道德危险之发生,故各国法律无不予以限制。一般认为,唯下列情形经被保险人同意,第三人可作为要保人订立人寿保险契约:①爱情与亲情,②金钱利害关系,如债务人、生活费或教育费所仰给之人、合伙人之间、雇主对其重要雇员等。 (二)权利 1.保险契约利益之给付请求权 在人寿保险,要保人如为受益人之指定,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金应归属于所指定之受益人,自无疑义,然则当要保人在订立人寿保险契约时,受益人未曾指定,或语焉不详,那么保险契约利益之给付请求权究属何人享有,则学者们多有歧见,实务中亦做法不一。在中国,学者们均认为被保险人享有保险给付请求权,而保险实务亦与理论之认知同一。中国台湾地区学者施文森、袁宗蔚先生也持同样观点。笔者以为,保险金给付请求权,在人寿保险契约有确定之受益人时,则为受益人享有,若受益人未曾指定或语义模糊,则应属要保人享有,目前学者及保险实务做法难为允当,理由如次。 其一,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均可用“经济人”之理论假设予以判别。 该理论认为:一切经济主体均具有“利己心”,即追求自身利益(效用)之最大化,其总是在一切可能的资源配置条件下,获得自身的最大满足。值得一提的是,“经济人”的理论假设并不排斥助人为乐。假设该经济主体把别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一种幸福满足,也会在一定条件下作出种种助人为乐的善事。人寿保险之订立,作为要保人之商业行为,援引“经济人”之理论假设,予以说明,自属当然,依此假设,不难推知,要保人之保险费缴纳行为,纯属出于自我效用最大化之意旨,其对受益人之指定,乃是以他人幸福作为自己效用满足之一种表象,其若不为受益人之指定或因用语歧义而无法认定时,则从“经济人”之假设,理应推知要保人是为自己之利益而为保险费之给付,但学者们却认为此时应属被保险人享有保险金之给付请求权,实难为公允,亦无法与人性相合。 其二,揆诸各国立法,多数国家均认为当受益人不明时,保险金之给付请求权当属要保人所有。 在英美保险法中,受益人有第一受益人(first-party beneficiary)及第三受益人(third-party beneficiary)之分。第一受益人即保险契约之当事人要保人是也,而第三受益人则为保险契约之指定受益人。依英美保险法机理,保险契约之指定受益人(第三受益人)源自第一受益人之转让,因此,若要保人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