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增长呈现出独树一帜的特色,其典型特征就是持续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和低通胀。另外,中国经济的成长还伴随着长期的“双顺差”,这与传统的发展经济学范式也不吻合。这些现象是如此之独特,以至于国际社会将之称为“中国之谜”。为解释这个“中国之谜”,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本文提出一种分析角度,希望为破解此谜作出些贡献。
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模式赖以产生的基础。我们认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续转移,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既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劳动力得以持续转移乃至这种增长模式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为了防止效率低下的金融部门阻碍劳动力的转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引入纯粹金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为必然。与此同时,本国金融部门也将持有一个规模逐步扩大的外汇储备。这也对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提供了一种解释。
本文是我与金融所殷剑峰博士合作完成的。论文曾发表于《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一 引言:转型经济的高储蓄和高投资之谜
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这些现象鲜见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中,也难以简单地用主流经济学理论予以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现象就是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长期持续。从图1可以看到,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就一直维持在32%以上的高水平,并且在波动中呈不断上升之势。
图1 1979~2003年中国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中,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短期高企是容易解释的:对于远离稳态的经济而言,由于资本回报率较高,这两个比率自然就会较高。但是,对于储蓄率和投资率长期高企甚至不断上升的现象,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解释力就有限了。因为,在对居民行为和生产函数做了合理的假设后,这两个比率是应随人均GDP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
于是,很多经济学家就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可持续性产生了怀疑,例如张军(2002)。他们认为,与高速经济增长相伴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增长主要是投资过度扩张的结果,而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其关键理由有二:第一,中国的资本产出比在不断上升,这说明每单位资本形成导致的产出增加在下降,即投资的边际效率在递减;第二,进一步看,在一定的假设(主要是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下,根据某些方法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在下降。就是说,中国经济本应该进入但却并没有进入一个收敛路径。
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出的这些特征并非绝无仅有,20世纪 70~90年代东亚的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也曾显示出大致相同的特征。而扬(Young,1994)早就对这种增长模式提出了质疑。扬在计算了东亚经济的TFP之后指出:“(东亚经济资本产出比的)上升并不是世界经济的典型特征,因为在其他经济里,投资与GDP之比是不变或下降的,只有表现非凡的亚洲地区是个例外。”据此,扬认为东亚依靠资本投资的外延式增长将会停顿。
对于扬计算TFP的方法和其中隐含的前提假设,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参见郑玉歆(1996)的总结]。这里仅需指出这样一点:无论是TFP,还是资本产出比,其计算乃至含义依赖于对总量生产函数乃至经济增长模式的识别。例如,如果总量生产函数为AK形式:y=Ak,即经济处于内生增长的状态,假设技术进步A不变化,则产出增长率和资本存量增长率均保持不变且完全相同。此时,按照TFP的一般计算公式可得:gA=gy-gk=0。但是,众所周知,内生增长却是完全可持续的。所以,其他经济学家认为,扬的计算忽略了东亚经济增长中的“干中学”。而“干中学”是典型的AK增长模式之一。
毋庸置疑,中国也存在着“干中学”式的增长——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转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不仅新兴部门会因增量资源配置向其倾斜而获得快速增长,而且,传统部门在同新兴部门的竞争中逐渐衰落,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存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然而,即使经济转型引发了资源配置效率乃至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我们依然无法解释资本产出比的上升。要知道,在一般的内生AK增长中,资本产出比k/y是恒定的A。还有,中国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也需解释,因为在内生增长的经济中,储蓄率和资本形成率为常数
。
当然,对这两个问题都可以用技术进步A的变化来回答,即:A的上升推动了资本产出比、储蓄率和投资率的上升,A的波动引起了储蓄率和投资率的波动。但这样的解释似乎过于一般。而且,采用这样的解释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