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要素价格上涨与中国工业成本结构变迁
?
? ?
?
?
?
?
?
?
?
? ? ?
?
?
?
?
?
2008年《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的主题是探讨企业成本上涨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2011年企业竞争力报告的主题是探讨产业变迁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产业变迁中,要素价格的变化及其所导致的成本结构变化是产业变迁的重要驱动因素;因而本文沿用原有的分析框架,利用最新数据对中国要素价格上涨及中国工业结构变迁进行分析。
当讨论我国工业企业的成本上涨问题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何谓企业成本上涨。对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企业而言,该问题比较简单,无论是企业员工工资、原材料、燃料动力、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收成本任何一项上涨,都可以说企业成本在上涨。但对于全部行业及企业而言,上述的判断不够准确。如不考虑进出口的影响,或者将全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除去员工工资及税收成本以外,一个企业成本就是另一个企业的收入,因而对于全部企业而言,企业成本的上涨主要表现为工资、资金等要素成本以及税赋成本上涨。对于开放的经济体系而言,如果该国大量进口原材料,而出口制成品(中国目前就是如此的进出口结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可以表现为企业成本的上涨。
对于如何衡量企业的成本结构的问题,大部分研究是以企业各项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测算企业的成本结构,但本文认为上述方法不够准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本期发生的成本都应计入本期,而无论该成本对应的产品是否已经销售(例如,企业为生产一种产品支出了员工工资1000万元,即便仅有60%的产品被销售出去,1000万元的人员工资也将被全部计入当期成本)。另外,由于本期销售的产品中有可能是上期生产的,因而企业的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实际上是不匹配的,特别是当企业的产品形成大量库存而未形成销售收入时,用企业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衡量企业成本结构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当然,如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能够在当期被销售出去,上述方法的误差就很小,但是现实中大多数工业企业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本文在研究企业成本结构时,采用各项成本占总产值的比例来测算和分析企业的成本结构。
企业的成本结构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燃动力、生产工人工资、生产设备折旧)、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和各种税费(包括各种流转税及附加)等。从最终分配的角度看,则包括员工工资、税收、折旧、支付给其他企业的费用等。
一 生产成本占工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化情况
(一)生产成本占工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化情况
由于仅能获得1991年以来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数据,因此只计算1991~2009年的生产成本占工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化情况。由于我国从1998年起[1]统计口径有变化,因而统计数据有一定的不可比性。进行简单的同口径调整后,生产成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如图18-1中所示,其中1998年以后与原曲线重合,而1997年以前则位于原曲线上方。生产成本占工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1997年是下降阶段,第二阶段1998~2009年是上升阶段,但上升幅度较小,2009年生产成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83.44%。由于生产成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大体上可以反映工业领域内的竞争激烈程度,因此可以判断从1998年以来中国工业领域竞争性不断加强。
图18-1 工业生产成本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变化
生产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折旧、原材料成本构成。以下将分别对工业企业若干项成本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二)人工成本[2]占工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化情况
1978~2009年制造业职工工资总额占工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化如图18-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调整前,我国工业工资成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1980~1997年不断下降;1998~2009年也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进行简单的同口径调整后,工资成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在1998年以后与原曲线重合,而1997年以前则位于原曲线上方。从图18-2中可以明显地看出,1978年以来工资成本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不断下降。
图18-2 工业人工成本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变化
由于工资/利润总额比值大体相当于劳动者报酬/营业余额,因此我们也测算了工资/利润总额比值的变化(见图18-3)。2000~2007年工资/利润总额比值不断下降,该项比例从65.6%下降到25.5%;从2008年开始该项比例略有上升,2009年提高到25.9%。从总体上讲,人工成本对于工业企业利润的影响日益减弱。
图18-3 工业人工成本与利润总额比值变化
1980~2010年,制造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持续上升,并且2005~2010年这一时期的上升幅度最大。由于统计资料中的平均工资数据是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尚未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资料员资格考试题库答案下载.docx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pdf VIP
- 安全与急救(四川警察学院)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 VIP
- 铁总工电〔2018〕125号普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docx VIP
- 煤岩复合体能量传递特性与动力灾害关联性.docx VIP
- 高血压的危害及有效的降压方法.pptx VIP
- 生涯发展报告.pdf VIP
- 数学活动 月历中的奥秘及和为定值的两数积的规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 2026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招聘3人(非事业编)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弱电施工方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