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docVIP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一些词有关的体裁知识 2、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教学重点] 1、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毛泽东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历的吧,小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叫我们树立一个自己的理想,同学们应该都有自己的理想吧。(找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其实呢,自古至今,都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就是“名人少年多立志啊”,中国科学院人才研究小组对50名名人作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李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可以说,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长沙志”。 [板书一] 二、解释题目及词的相关知识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由此而得名。长沙,这才是词的实际名称,它写出了本词的内容。看完了题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词。 (2)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说到词,大多数的同学都会想到宋代,其实,词这种诗歌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词,和乐而歌。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这就是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这一点从本文的题目上就能很清晰的体现。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在这里,我给同学们简单的介绍一下两个流派,这是词在鼎盛时期的两个主要的流派即: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垫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三、背景及作者简介 (1)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而这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2)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四、指导朗读 介绍到现在,我们还没进入正文的学习,那么现在我们就正式进入这篇词的学习。俗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那么在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做的前提就是朗读工作。对于一首诗或一首词来说,朗读工作更为重要。布置本文的朗读工作。 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学生诵读→教师指正 诵读提示:“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五、整体感知,疏清思路 提问:(1)本文塑造一个主人公形象,是谁?本文主要以主人公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关键词。 明确:主人公形象――我 关键词语(动词):上阕――立、看、问; 下阕――忆、记 提示:从以上这些动词来看作者的思路一目了然了,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侧重写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谁主沉浮;下阕由“忆”到“记”,侧重追忆

文档评论(0)

181****6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