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课之2 五石之瓠/《庄子》
★课文导读
窥探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轴心时代之《五石之瓠》
惠子用“五石之瓠”的寓言是来讥讽庄子学说思想的大而无用。庄子既直接更幽默风趣地提醒谐谑惠子,“夫子拙于大用矣”“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不龟手之药”的寓意深刻又形象生动地类比阐释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世俗人眼中的无用恰恰有大功用。
庄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超越世俗经验的束缚,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展价值。这打架的结果不是给我们的一种启示吗?当我们在一种思维模式里一种生活困境中走不通的时候,不妨借用一下庄子的智慧:不拘泥于物而灵活变通。一种东西有用无用、用途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使用的地方不同而不同,因其想法不同而用法不同,是思路决定了出路。那人对问题的见解是不一定都一样的,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可用之处,要设法把他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智慧大师艺术大师的庄子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与效果,不也给我们讲道理写论文提供了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吗?
★美读素材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你看同样一个秘方,有智慧的人能够利用它不生冻疮、不裂皮肤这一点而封侯拜将,名留万古。而这一家人却只能用这同一个方子,世世代代替人家漂布。同样一个东西,就看人的聪明智慧,怎样去运用,而得到天壤之别的结果。因此一个人,穷困潦倒了不要怨天尤人,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想办法翻身。所以任何思想,任何制度,不一定可靠,主要在于人的聪明智慧,在于能否善于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运用】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高,就能把一个不相干的小事情用来“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道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不相干的方法可以使他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如果智量境界见地不够,即使再了不起、再高明的东西,到了他手里也会没有用。像庄子他本身很高明,写了一部《庄子》,结果呢?留给我们后来的学者作为拿学位的论文资料而已,把《庄子》用小了,也※认知局限,使我们看不清事物的真正价值
巨大的葫芦在惠子手上落得被砸成垃圾的命运,固有的思维局限了惠子的认知,使他看不清大葫芦的真正价值。而庄子却说:“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750斤容积的大葫芦呀,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做成一叶扁舟,浮游于江湖之上呢?惠子把葫芦局限的理解为最常用的“瓢”,庄子却因为大葫芦的容积与材质这个根本把它看作了游于江湖的“舟”。
【运用】借助于“无用”之物可以转移、超脱现实生活带来的痛苦与烦恼,以达于逍遥之境。如庄子在文中提到的“大瓠”,不必忧其瓠落无所容,而可“虑以为大樽(腰舟)而浮于江湖”。携大樽而浮于江湖的逍遥,这一行为就其本质而言,是审美的,而非实用的。人活着毕竟不能只靠物质,还应当有精神层面的需求。
※认知高低,让我们看到人生不同的风景
庄子说,能不使手裂开的药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地,而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是因为他们用在了不同的地方。两个身处不同认知水平的人,即使是拥有相同的一件东西,所得到的也是云泥之别的差距。浣洗棉衣的宋人,没有对战事的认知。即使身怀异宝,能发挥的空间也十分局限,人生的风景始终囿于漂洗事业。而购买不龟手之药的人,却有对天下战事的认知,亦有进献吴王的胆识,统率千军终得凯旋。江边浣洗与封地加官,高下立判。
【运用】炼药人祖辈研发出这款极有效的冻伤药,只知道用于河边浆洗,而走货郎却知道卖给国君,所以一个凭靠它,只能勉强度日,一个却能发家致富。换个说法,也是一样,不同的东西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所获得的效益就会大不一样,对待人才也是如此。
【相关链接】
《庄子》精选语录品读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摘自《庄子·外篇·知北游》
解释: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忽然就过去了。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摘自《庄子·外篇·秋水》
解释: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摘自《庄子·内篇·大宗师》
解释: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我们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摘自《庄子·内篇·逍遥游》
解释:姑射山上住着一个神仙,皮肤白的像冰雪,像是处女一样风姿绰约,不吃人间五谷杂粮,吃露水。能腾云驾雾,有坐骑是一条飞龙,经常在海外游玩。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摘自《庄子·内篇·大宗师》
解释: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摘自《庄子·杂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老子》四章 阅读讲透(备课必备)-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docx
- 《论语》十二章 阅读讲透(备课必备)-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docx
- 2021届高考考点:论述文与非连文本中解读“观点句”的方法.doc
- 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专练(教师版).docx
- 2022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一)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大学之道《礼记》阅读讲透(备课必备)-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docx
- 登高杜甫 阅读讲透-年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docx
- 短歌行曹操 阅读讲透-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docx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届高三语文热点题型新题精选(第一辑)(解析版).doc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届高三语文热点题型新题精选(第一辑)(原卷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