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子宫内膜异位症 (8).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 (8) 第一页 病例:女,32岁,已婚未孕,有痛经病史,检查发现右附件区鸭卵大包块,后穹隆可触及结节,触痛。 问题:怎样诊断? 问题:如何处理? 病 例 第二页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概念:具有活性的子宫内 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称子宫内膜异位症。 良性病变,恶性行为。 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的腹膜面,故也称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及宫骶韧带最常见。 第三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部位 第四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病年龄分布 腹腔镜检查中发现约 5%-15%患者有内膜异位症存在 患病年龄:有月经的年龄 常发病年龄:25-45岁 发病高峰年龄:30-40岁 第五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下列学说: 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经血逆流 2 .淋巴及静脉播散 第六页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卵巢上皮、盆腔腹膜均由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受经血、慢性炎症等刺激后,均可衍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形成内异症。 4.诱导学说: 未分化的腹膜组织在内源性生物化学因素诱导下发展为子宫内膜组织。 第七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发病影响因素 5.遗传因素: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是无家族史的7倍。 6.免疫调节学说:免疫力低下。 7. 其他因素: 血管生成。 第八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 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囊肿、粘连形成,以致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褐色实质结节或包块。 可因病变发生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九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巨检 (1)卵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及一侧卵巢,形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大小不一,一般为5-6厘米,与周围组织粘连。 第十页 病 理 形 态 第十一页 (2)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亦为内膜异位症的好发部位。早期为散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病情发展直肠子宫陷凹变浅,甚至消失。严重者向直肠阴道隔发展,在隔内形成包块,突向后穹隆或直肠腔。 第十二页 (3)腹膜 早期:无色素沉着型 白色透明灶,火焰状红色灶,息肉样灶、卵巢下粘连等无色素灶。 典型:色素沉着型早期无色素灶约需6-24个月形成典型的色素沉着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腹膜和韧带出现广泛粘连和棕色病变 第十三页 。 (4)输卵管:直接累及粘膜者少,常与周围病变组织粘连,扭曲。 宫颈:较少,可位于表浅的粘膜面或深部间质内。 表浅者:多系子宫内膜直接种植,宫颈表面可见暗红色或紫蓝色小颗粒。 深部者:可能系直肠子宫陷凹异位直接蔓延而来,宫颈剖面可见紫蓝色小点或含陈旧血液的小囊腔。 (5)其他部位:阑尾、膀胱、会阴、腹壁等。 第十四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不同形态 第十五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理--镜下检查 在病灶中可见到子宫内膜上皮、内膜腺体、内膜间质及纤维素及出血。 由于异位内膜反复出血,上述典型组织结构被破坏难以发现,故镜下能找到少量内膜间质细胞即可确诊本病,甚至在卵巢的囊壁中发现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细胞等出血证据,亦应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十六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 症 状 1、痛经和下腹痛:继发性痛经,呈进行性加重是典型症状。疼痛程度不与病灶大小成正比。 2、月经异常: 3、不孕:高达40%,原因: ①中、重症患者盆腔内器官和组织广泛粘连和输卵管蠕动减弱。 ②黄体期功能不足。 ③排卵障碍。 ④自身免疫反应:干扰受精卵输送和着床。 第十七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 4、性交不适 5、其他特殊症状:肠道、膀胱、输尿管以及腹壁等部位的异位病灶。 6、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 体 征 典型的为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扪及触痛性结节,子宫一侧或双侧扪到与子宫相连的不活动包块。 第十八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 凡育龄妇女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和不孕史,盆腔检查扪及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或子宫旁有不活动囊性包块,即可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辅助检查有: 1.B型超声检查: 2.CA125 3.抗子宫内膜抗体 4.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此病的最佳方法。 第十九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AFS分期法)

文档评论(0)

lanl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