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课内诗歌鉴赏 重难点梳理—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VIP

八年级上课内诗歌鉴赏 重难点梳理—江苏省南通市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课内诗歌鉴赏 13.黄鹤楼八上/12/羁旅思乡类③ [崔颢] 写神话传说( 写神话传说(神异渺茫) 写登楼所见(明丽如画) 抒发乡愁(朦胧凄迷)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重点梳理】 (1)知人论世 本诗的诗眼是“愁〞。崔颢是河南开封人,主要生活在盛唐时期,年纪轻轻便中进士,诗名很高。本诗是他登黄鹤楼时所写。黄鹤楼故址在武汉一带,有仙人费祎乘黄鹤在此歇息的神话传说。 (2)炼字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之意,表达了“昔人〞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自己漂泊在外,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两个“空〞字表达了诗人吊古怀今、无限怅惘之情。 (3)典故 首联“昔人〞指仙人费祎,运用了“费祎登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怅惘之情。 (4)意象 “白云〞常表示神秘,使人想起神仙、仙境,也常表示隐逸。“芳草〞常寄托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日暮〞常表示哀愁、感伤之情。“烟波〞常表示离别后漂泊无依。 (5)情感 诗人由吊古到怀乡,先感慨后生愁绪,抒发了寂寞、惆怅和思乡之情。 (6)表现手法 ①虚实结合。前两联都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前两联侧重神话气氛,第三联写人间实景,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同样也是虚实的结合。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尾联写黄昏已至,江上一片凄迷,故土被暮霭烟波阻碍,引发诗人满怀愁绪。 (7)主旨 这首诗写了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和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土的情怀。 14.使至塞上八上/12/边塞类① 点题,写路途与心情写塞外风光 点题,写路途与心情 写塞外风光 写边塞战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重点梳理】 (1)知人论世 使,奉命出使。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奉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河西节度使,后留在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本诗是在出使的途中所作。 (2)炼字:“孤〞 说明是一缕烽烟,写出了景物的单调,衬托了大漠的空旷和纯洁;“直〞写大漠无风,孤烟之高,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写出了烽烟直上云霄的气势;“长〞写出了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的情状;“圆〞写落日的形状,衬托出大漠的苍茫。“直〞“圆〞这两个字准确而又生动,衬托出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 (3)典故 尾联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交代出使的结果,暗示前线战事取得了胜利。 (4)意象 “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5)情感 诗人由孤寂的心境和漂泊的无奈(前四句),到变得达观(后四句),也表现了诗人对守边战士的赞美。 (6)形象 塑造了慷慨达观、关心国家的诗人形象。 (7)修辞方法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枯蓬和大雁自比,由眼前景物“征蓬〞“归雁〞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写出了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8)表现手法 ①衬托。首联第一句以“单〞字写形单影只,第二句写辽远的边疆,以山高路远衬托了孤寂的心境。 ②情景交融。颔联以枯蓬和大雁自比,将景物和情感融合在一起,既是写景又是写人,随风漂泊的蓬草、孤独的归雁传达出漂泊无依的身世浮沉之感。 (9)主旨 这首边塞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漂泊之情,以及面对大漠雄浑的景色时慷慨悲壮的豁达情怀,也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15.钱塘湖春行八上/12/山水田园类④ 点题,交代游踪写景 点题,交代游踪 写景,描摹早春景致 表达喜悦之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 绿杨阴里白沙堤。 【重点梳理】 (1)知人论世 本诗的诗眼是“最爱〞。钱塘湖即西湖,诗人时任杭州刺史,于早春时节游览后写下此诗。 (2)炼字 ①“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展现了一幅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充满生机的早春图,流露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乱〞“浅〞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嫩柔,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 ③“几处〞说明早莺尚少,“谁家〞说明燕子刚回,还没有筑巢,这两个词表达了早春的特点,明确这时正是初春时节。 (3)情感 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4)修辞方法 颔联和颈联运用对偶,尤其颔联对仗工整。 (5)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①直抒胸臆。尾联,“最爱〞直接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行缺乏〞是因为看不够,证明“白沙堤〞具有别样情趣,使人流连忘返。 ②寓情于景。前三联描摹早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5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