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出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探究.docx

中国演出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演出市场 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探究 同样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形成了演出市场整体活跃繁荣的格局,同时,由于演出市场包含的内容范围广,品种和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社会影响广泛,它的繁荣实际上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的一个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明显的代表形式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广泛运用,我国市场经济的框架正在逐步形成并渐趋成熟,这给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态势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我们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跨国文化资本的全球流动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巨大作用,已经影响国际乃至各国文化产业格局的变动,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文化市场走向、国际文化秩序重组的重要力量。 演出市场作为文化产业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形成了演出市场整体活跃繁荣的格局,同时,由于演出市场包含的内容范围广,品种和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社会影响广泛,它的繁荣实际上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的一个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明显的代表之一。 我国演出市场发展现状 追寻我国演出市场的发展历史进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其一是建国初到文化大革命前期的第一个高峰,随后是只有“八个样板戏”的十年文革; 其二是 1980 至 1985 年,随着经济的改革开放演出市场突飞猛进、急剧扩张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然后接踵而来的是国内演出徘徊不前甚至不断滑坡; 其三是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演出市场经历了港台与海外艺术团体入境演出的畸形发达、泡沫繁荣,开始走向结构合理、稳步发展的道路; 2000 年以来,规范有序又充满生机活力的演出市场体系开始逐渐形成,并初步呈现出良好的整体发展态势。尤其是近几年,中国演出市场更是持续升温, 红红火火,2008 年政府修订《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演出市场的形势更加引起了各方关注。 根据已经公布的官方资料,截止 2007 年底,全国文化系统登记注册的文艺表演团体 4512 个,艺术表演场所 2070 个,演出经纪机构 1024 个。2007 年仅北京范围内的 54 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全年演出就超过 1.3 万场,演出总收入 4.16 亿元,观众总人数 805.1 万人次,要比 2006 年增加 49.4%。因此,我国的演出市场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格局的各个链条环节,同时显现出鲜明的特色。 特点一,我国演出市场从市场主体分析,已经形成了演出团体、演出公司与演出场所三类演出经济实体分工配合协作发展的主导格局。尤其是在演出市场主体所有制结构上,在国有、集体、个体、中外合作合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演出实体之外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形式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荣的局面,在现有登记注册的艺术表演场馆中,非国有经济形式所有的场馆已经占到 30%,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巳近 7000 家,年演出 200 万场以上,在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城乡文化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点二,从市场客体来分析,整体演出市场中出现的演出类型和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原来的剧场演出之外,娱乐场所、体育场馆、市民广场、农村庙会、电视演播厅、大型文艺晚会、楼盘推广秀(SHOW)等等商业促销演出形式不断出现;演出方式和品种上出现“百花齐放”的繁荣,除了传统的京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各种地方戏、歌剧、舞剧、交响乐、港台通俗歌曲演唱会之外,国外各类专业剧团的演出、组台演出、时装表演等等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欢迎;演出题材范围广泛,古今中外,无所不有;演出风格多样,主流的,非主流的,古典的,通俗的。并由此造就了不同的演出消费群体,如戏曲观众群、话剧观众群、歌剧观众群、交响乐观众群、流行音乐观众群等等,这些消费群体的出现,使得演出市场中的专业化、类型化、风格化的趋向更为明显。这中间最值得一提的是动漫演出逐渐增多,其中包括我国传统皮影、木偶等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动漫演出形式,不断由最初动漫展览上简单的民间角色扮演(Cospla y)表演,逐步被专业化演出制作团队充实、丰富,走向舞台,走入演出市场,这个新兴市场的潜力巨大。 特点三,从演出性质上分析,我国的演出市场正在由非营业性演出为主导逐 步过渡为营业性演出为主导,并且非营业性演出和营业性演出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并存。非营业性演出实际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演出,主要包括政府举办的艺术节、评奖、汇演、调演和节庆演出等和各种义演、慈善演出等,这些演出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泛,具有强烈的代表性、示范性、导向性。而营业性演出作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演出消费的主要形式,演出场次约占演出市场总量的 80% 以上,愈来愈成为演出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特点四,从演出体制来看,与我国演出市场长期伴生的传统计划演出体制正在向市场演出体制转变。国有演出单位已经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由事业型

文档评论(0)

ccccccxx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临沂冉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300MA9576790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