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绪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基础绪论;; ;;;; ;;;中医学理论体系 ;;基础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 以及疾病 诊疗和防治等 一门科学, 它有独特 理论体系和丰富 临床经验。 理论体系: 理法方药 经验体系: 方药体系(方证效应和药证效应) 可通约性 银翘散治感冒 青蒿治疟 麻黄平喘 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 关系: 是民族性 理论形式与普遍性 实践内容 统一。 ;余秋雨: “说中医不科学, 就如同用英语语法标准说《楚辞》、《周易》、《诗经》、《春秋》不合语法一样! ” 什么是科学?中医真是伪科学?;中医与西医;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内容: 阴阳五行 气血津液 藏象 经络 病因 病机 防治标准 养生治则 中医基础理论 特点: 是哲理与医理 统一。 哲理: 气 阴阳 五行 医理: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中医理论体系 形成与发展(5个阶段);标志: 四部经典著作 出现, 明确标志了理、法、方、药学术体系 建立。 《黄帝内经》—— 中国现存医学文件中最早 一部典籍。 确立了中医学 独特 理论体系。 很多内容超越了当初 世界水平。 《难经》—— 奠定了中医学 切脉诊疗方法, 开启了中医学 先河 。 ;《伤寒杂病论》—— 东汉未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后世流传过程中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伤寒论》是中医学中成功地利用辨证论治 第一部专书, 奠定了辨证论治 基础。辨证方法——六经辨证。记载了113方。 《金匮要略》 辨证方法——脏腑辨证。记载了40多个疾病, 262首方剂。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 药品学专著。记载了中药 分类方法、药性理论、配伍理论、功效主治等。如麻黄平喘、常山截疟、黄连止痢、海藻疗瘿、瓜蒂催吐、猪苓利尿、黄芩清热、雷丸杀虫等。 ;(1)学术特点——临床各科蓬勃发展; 分支学科日趋成熟; 融合国外 医学知识, 中医理论体系得到深入充实和系统化。 (2)代表医著: ①最早 脉学专著——晋.王叔和《脉经》。 ②最早 经络针灸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③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产生——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④最早 医学百科全书——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3)融合印度、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 成为当初世界医学中心。;(1)学术特点:学派涌现、专科体系相继确立、中医药理论突破阶段。 (2)代表医著: ①提出著名 三因学说——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②开创脏腑论治先河——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3)“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金元时期 四大医学流派。 ①刘完素(河间)——寒凉派(见解: 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生火)。 ②李杲(东垣)——补土派(见解: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③张从正(子和)——攻邪派(见解: 病由邪生, 攻邪已病)。 ④朱震亨(丹溪)——养阴派(见解: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4)开创免疫学先河, 达成古代法医学顶峰——人痘术、宋慈《洗冤录》。;(1)学术特点——集古代医学之大成; 提出新学说; “温病学派”形成。 (2)代表医著: ①对宋、金、元、明以来医学各领域众多进展 归纳——大批集成性著作产生, 如《医学纲目》《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医宗金鉴》等。 ②药品学研究成就辉煌——李时珍《本草纲目》。 ③确立“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之论; 总结命门学说。 ④“温病学派”形成——“温病四大医家”。 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 提出“异气说”。 清代叶天士——著《温热病篇》, 创卫气营血辨证纲领。 清代薛生白——著《湿热病篇》, 提出湿热病 因、机、证、治。 清代吴鞠通——著《温病条辨》, 创三焦辨证纲领。 ⑤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纠正古书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