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芣苢》《插秧歌》教学课件设计.ppt

高中语文_《芣苢》《插秧歌》教学课件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芣苢》《插秧歌》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高一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悯农·其二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积累两首诗中重要的词语、文化常识等基础知识。 2.品味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感受诗中真挚的情感。 3.赏析诗歌表达情感的手法,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学习目标 “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诗经》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探究背景 阅读下面的材料, 了解相关背景,为欣赏作品做好准备。 (1)《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2)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芣苢——车前草 嫩叶可食,全草和种子可入药。 插秧 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一般秧苗长到3~5寸长即可移栽,即叫插秧。 秧田 稻田 拔秧——抛秧——接秧——插秧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朗读时,四言诗一般二二断 xié 插秧歌 ?宋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朗读时,七言诗节奏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合作探究 任务一:《芣苢》和《插秧歌》两首诗都描写了劳动的场面,各是怎样写的?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 任务二:《芣苢》和《插秧歌》都展现了劳动的情景,但是抒发的情感有同有异,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1、增强诗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2、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动作—画面 比喻—气氛 语言—心理 细节—形象 紧张 繁忙 艰辛 劳累 吃苦 耐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