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学课件设计.ppt

高中历史_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学课件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岳麓版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了解“重农抑商”的政策及影响。 阅读教材第一目,概括归纳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时间 发 展 情 况 原始社 会 商周(初步发展) 春秋 战国 隋唐 宋 元 明清 商: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工商食官”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原因、表现) 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城市繁荣:集镇、夜市兴盛 商业突破官府的束缚;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著名都会 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 呈现新特点 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及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对外贸易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海上\陆上丝绸之路) 1.商业市镇的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4.白银广泛使用; 5.形成许多区域性大商帮(徽商和晋商)。 一、商业的发展 以物易物,出现原始商业。 材料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现象?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现象:商业的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材料二: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材料三: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诸昆弟” 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私商的经济实力强大,成为商人的主体。 一般战乱会破坏生产,但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却因战争而勃兴,为什么? ? 原因:诸侯争霸,重视发展实力,对商业限制较少;商业利润丰厚。 探究一: 材料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现象?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现象:商业的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材料二: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材料三: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诸昆弟” 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私商的经济实力强大,成为商人的主体。 一般战乱会破坏生产,但春秋战国时期工商业却因战争而勃兴,为什么? ? 原因:诸侯争霸,重视发展实力,对商业限制较少;商业利润丰厚。 探究一: 材料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什么现象?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现象:商业的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 原因:“工商食官”政策被破坏; 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 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材料二: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材料三: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诸昆弟” 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私商的经济实力强大,成为商人的主体。 探究一: 注意: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思考分析 必修二 ·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发展历程 ……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藩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诗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引发这些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反映现象:民族贸易和中外贸易频繁;长安是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原因:①政治统一;②经济发达、交通便利;③对外开放; ④民族政策开明;⑤文化先进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惟一一张宋代纸币 ●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 但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 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 三五贯,即难以携持。” ●北宋时期: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商品经济发展,携带方便 材料一:“从太原到平阳(临汾)这一带的商人遍及全国各地”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二:“山西富户,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 ——《清高宗实录》 材料三:晋商的经商谚语“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思考: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