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改良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引言(一)定义1.骨转移又称为转移性骨病,是某些原发于骨组织以外的恶性肿瘤经血行转移至骨组织引 起的以骨损害、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 .骨转移瘤来源80%以上的骨转移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骨痛、 骨相关事件(SREs)是骨转移常见的并发症。SREs主要包括病理性骨折(尤其是 椎体压缩或变形)、脊髓压迫、骨放疗(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 骨转移病灶进展及高钙血症。(一)定义3 .骨改良药物是一类旨在缓解因骨转移引起的SREs药物的总称。目前主要包括双麟 酸盐类药物和地舒单抗,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高钙血症和骨质疏 松的主要药物。药物性颌骨坏死(二)颌骨坏死发生的危险因素1 .药物性颌骨坏死是一种因为治疗颌骨以外的疾病需要使用双麟酸盐类药物或其他靶向 药物后而发生的严重颌骨坏死并发症。2 .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全身和局部危险因素。全身性的危险因素包括恶性肿瘤、全身 放化疗等;局部危险因素有牙科手术史(拔牙等)、口腔炎症、感染、 口腔卫生不良等。药物性颌骨坏死(三)颌骨坏死的管理1.肿瘤相关治疗前口腔评估建议患者在骨改良药物治疗前完成拔牙等口腔操作,拔牙后应等待至 少4 ~ 6周,待骨质基本愈合后再行骨改良药物治疗。药物性颌骨坏死(三)颌骨坏死的管理2.肿瘤相关治疗中颌骨坏死预防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牙科护理计划。应尽早处理药物相关性颌 骨坏死的风险因素,包括口腔健康状况差、侵入性牙科手术、不合适 义齿、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和吸烟。药物性颌骨坏死?3.肿瘤相关治疗中口腔治疗的措施建议-(1)以去除感染灶为目的的治疗,建议采用非创伤性牙科治疗(如牙体充填、 根管治疗)。-(2)强烈建议非创伤性的牙周治疗,定期牙周治疗可以改善口腔环境。?(3)如患者在使用骨改良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拔牙或其他口腔科手术,应 考虑暂停骨改良药物的使用,且合理搭配使用抗菌药物,拔牙时采用微创拔牙 技术等。-(4)骨改良药物停药后仍可能发生颌骨坏死,应重视治疗结束后的口腔定期随 访。药物性颌骨坏死共识观点药物性颌骨坏死是骨改良药物相对严重的并发症,但发生率较低且可 以预防。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可降低药物性颌骨坏死的风险,一旦 发生了颌骨坏死应进行规范治疗。低钙血症III1.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III大部分轻度低钙血症的患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但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目前,临床上常将血清总钙<2.12 mmol/L ( 85 mg/L )定义为低钙血症。2.低钙血症的管理hi在地舒单抗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钙水平,尤其是初始治疗数周内,同时给予补 充钙、镁和维生素D。共识观点:中国人群骨改良药物引起的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国外人群,但仍需重 视,治疗过程中应尽早补钙并定期监测血清钙或钙离子含量,避免严重低钙血症hiinin的发生。流感样症状1. 流感样症状的发生率m期临床试验显示,骨改良药物流感样症状的发生率约为19.8%。2. 流感样症状的临床特征骨改良药物引起的流感样症状多发生于首次注射3d内,一般持续时间<72h。症 状多为轻至中度,如发热、疲乏、寒战及关节或肌肉疼痛等。3. 流感样症状的管理流感样症状通过对症处理多可明显缓解,一般情况下无需预防性用药。共识观点:流感样症状相对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多为一过性,且通过对症 处理可明显缓解,必要时可予以预防用药。肾不良反应L肾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骨改良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引起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研究显示,药物 相关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 .肾不良反应的诊断及高危因素骨改良药物引起的肾不良反应多为急性肾损伤,包括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和肾小球病变等。轻度肾不良反应多为可逆性损伤, 严重者则为永久性损伤。因此建议骨改良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尿 常规和肾功能等。肾不良反应3 .肾不良反应的管理骨改良药物引起的肾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每次用药前进行评估, 包括患者肾功能和有无肾脏相关基础性疾病。适当延长输注时间,定 期检测肾功能相关指标,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必要时调整骨改良药物 剂量,可降低肾不良反应发生率。共识观点:使用骨改良药物前应进行肾功能评估,用药过程中定期监 测肾功能,及早发现肾脏损伤并尽早予以必要的干预措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