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鸟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3.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鸟类生殖发育的特点、过程。
(2)鸟卵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
建立鸟卵的形态结构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准备
新鲜鸡蛋、雏鸡、注射器、牙签、经醋酸浸泡后的鸡卵、培养皿、解剖剪、温水、烧杯、镊子以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科学小实验,猜一猜鸡卵能承受住几本书的重量?思考卵壳的作用。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鸡卵的结构
探究活动一:
1.取一个新鲜的鸡卵,将其放在手心,所有手指一起用力握,结果如何?
这是因为 具有保护作用。
探究活动二:
1.将鸡卵放进热水中,观察现象,并尝试做出解释。
2.比较鸡卵的两端气泡冒出的数量一样吗?并尝试做出解释。
3.将鸡卵的钝端轻轻敲裂,如下图所示,观察现象并回答卵壳膜有 层。中间的空腔是 ,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气体。
4.卵壳碎裂时卵内物质也不会流出说明卵壳膜和卵壳都具有 作用。
探究活动三:
1.用剪刀将气室下面的卵壳膜减破,使卵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流到一个培养皿中。对照鸡卵的结构图观察卵的结构,注意观察卵黄上有没有小白点。并在学案上绘制鸡卵结构示意图。
2.摇晃培养皿,看卵黄是否会触壁,推测卵黄为什么总在卵的靠近中心的位置。
3.用牙签钝端轻触卵黄,发现了什么?再用牙签尖端戳破卵黄,观察现象,并尝试作出解释。试一试其他方法证明卵白和卵黄之间的结构。
探究活动四:
观看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发育视频,探究以下问题:
1.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雏鸡?
2.请推测卵白、卵黄各有什么功能。
小结:鸟卵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
1.保护——卵壳、卵壳膜
2.气体——气室、气孔
3.营养物质——卵白、卵黄
4.水分——卵白
活动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观看信天翁的繁殖行为的视频,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鸟的生殖属于 。
鸟的发育过程经历了 、 、 三个阶段。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都伴随着复杂的学习行为,如 、 、 、 、 和 等。
4.出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认识诗中出现的鸟的繁殖行为。
(三)小结
出示冬天鸟巢和育雏的图片,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感叹生命延续的神奇,希望同学们敬畏自然,爱护生命。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鸟类的生活以及动物的行为、植物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都已经初步了解,尤其是对于鸡卵也不陌生。但是要求学生准确说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鸡卵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尚有难度。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认知资料,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基于本节课鸡卵孵化过程与实际生产联系紧密,可能部分同学可能有相关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引用和扩展,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在认识鸡卵的结构时,教师可以结合鸡卵发育过程的模式图,引导学生提出可探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讨论鸟卵的形态结构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进行探究实验。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表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生物
讲课人
课题
鸟的生殖和发育
评课人
张合刚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得分
教学目标(10分)
1、符合课标要求,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求。
10
2、准确、具体,具有层次性、生成性,可操作性强,切合学生实际。
教学内容(10分)
1、教材处理得当,教学重、难点突出,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科学习的规律和特点。
10
2、课堂容量合适、难易适度、速度适中。
3、能够结合实际和学科特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过程(40分)
1、能够依据课程特点,提出具体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学教材。
38
2、课堂氛围民主、平等,创设师生平等交流、生生合作互动的学习氛围。
3、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4、能够体现教师释疑过程,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且有适当的拓宽和延伸。
5、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和谐、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6、及时组织课堂训练,反馈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7、教学方法适宜、学习方式得当,学习方法高效。
教学效果(20分)
1、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在达成认知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道德与法治_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九年级 Reading A Letter from Lin Yu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数学_为什么要证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伏安法”测电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物理_“伏安法”测电阻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生物_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历史_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地理_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英语_ Beauty in Common Things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