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国画中线的艺术(艺术资料)
文档信息
主题:
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书画美术”的参考范文。
属性:
F-01HZ7P,doc格式,正文13038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资料范文、艺术资料、中国艺术资料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浅析中国画中线的艺术 1
一、中国画的造型方式 2
二、以线造型形成的原因 2
三、“线”的审美特征与发展 3
四、结语 5
文2:中国画中线的情感表达 5
一、中国画中“线”的简要发展历程 5
二、“线”的情感象征和审美要求 6
三、画家笔下不同性格的“线” 7
四、“线”在时代发展中的新内涵 8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浅析中国画中线的艺术(艺术资料)
文1:浅析中国画中线的艺术
中国画就必须接触到“线”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条“线”,“线”只是呈现方式,其中也承载了中国文化所赋予它的许多独特内涵,不仅仅限制于中国画中,在传统中国书法、建筑、音乐等艺术中都能找到它的踪迹,这里就只从中国画中去探讨。改论文主要从中国画的造型方式和这种造型的形成原因,还有对“线”性艺术的论述谈起。
一、中国画的造型方式
中国画能够异于其它绘画门类而立于世界绘画之中,能够以国家命名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线的特征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内因。特别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国画家以线造型的呈现方式,与西方的团块造型有着根本的不同。从原始社会时期,东西方的岩画描绘方式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线模仿事物轮廓。因此线条造型方式不是中国特有的,中国画线条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背景,但也不能唯线条论。从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已经确立了中国线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艺术传统。“从人物画“十八描”到山水画中的各种皴法,南朝谢赫“六法”论中“骨法用笔”即靠线条的浓淡深浅、轻重徐疾的变化来支撑物象的意蕴和情感的传达。”[1]中国画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境生象外”的尚意主观表达。中国儒家尽善尽美的内敛心理和谐,道家解衣盘礴的逍遥状态。传统中国画家很少直接对物写生,不追求对客观物象的逼真描摹,往往在“观之入目,了然于心”基础上,凭借头脑中鲜活的印象进行再现性创作。目识心记,因此线是经过画家提炼、加工过的意象造型方式。
二、以线造型形成的原因
传统中国画延续原始人以线造型方式,而西方则走上了追求视觉真实的造型方式,造成这一不同的原因有很多,起决定作用有几个方面。第一,宗法制社会结构,整个国家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家族编织成的巨大网络,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行为方式都被笼罩,人生活在血缘关系的体系中,对本家族的传统维护和对祖先的崇拜,使人重视传承,传宗接代,艺术的传承也就这样下来。第二,农业社会,农民靠天吃饭,固守一片土地,人类的传统习俗、观念、被长期保存、积累下来。第三,“天人合一”“人人合一”哲学观,使人不追求客观逼真再现,追求心理上的真实。所以传统中国画不论怎样发展都是在一套笔墨体系之内的添加,却不易突破的原因。中国人形成了实践理性的先验思维模式,重视个体的直接体验和传承前人的成果,哲学上是儒释道互补的范畴,美学上都具有形而上的玄学意味。线恰好是传达这种恍惚不定意味的方式,在刚柔并济、长短参差、浓淡干湿、一波三折的线条,去体悟生活不息的大千世界。中国画尚意重神韵,不追求形似的美学特征,不能曲解为中国画就是不写实的,西画就是写实的,中国画就是以线造型的,西画就是以面造型的。五代黄筌《珍禽图》,描绘的各种鸟、乌龟、昆虫等,宋代花鸟赵佶《芙蓉锦鸡图》,还有明代波臣画派曾鲸,都是造型准确,精工细致的“真实”追求。西画中浪漫主义流派,印象主义等都具有很强的写意性。线条可以不受物象本身具有的,是经过画家理性的思考与感性认知得出的。但是也不能认为线是国画特有的,线在西方画中也是有的,如布洛欣、费欣、席勒等人素描、速写都是以线造型或线占很大成分,而且线是使用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能够作为画面结构的支撑,只不过到了油画上线逐渐让位于体块、色彩。
三、“线”的审美特征与发展
中国画的线是情感的载体,中华民族是重情的民族。从线的长短、疾缓、方向、粗短,都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从中国人物画中看线的不同,东晋顾恺之的线条如春蚕吐丝,线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紧密联系。《洛神赋》中,用游丝般柔美细劲,飘逸潇洒的线条与洛神和曹植间浪漫的爱情传说达到了高度的一致。线条被赋予了情感的使命,线条已经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唐代的吴道子演绎了“吴带当风”的风尚。从《送子天王图》线条具有强烈的动势和节奏感,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