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页共 NUMPAGES 1 页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教学能力试卷(一)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总共15题,共45分)1.教学盛唐时期两大诗歌流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其代表人物,下列不合适的是( )(1分) A王维 B孟浩然 C韦应物 D高适2.学习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中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理解“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作者会无眠呢?”
据此学生给出了如下解释:
甲:还在幻想如何超脱尘世。
乙:对出世还是入世举棋不定,所以辗转难眠。
丙:还在回忆刚才月下起舞、清影随舞时超脱尘世的美妙感觉。
丁:因为月下离人离情正浓,为下文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作铺垫。
假如让你来执教这篇诗词,你将如何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1分) A先告知正确答案,再让学生重新去品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B询问学生意见,发现学生思维偏差,帮助学生重新梳理本词主题,纠正学生思维,得出正确答案 C询问学生意见,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确定答案,让正确的学生进行思路讲解 D先告知正确答案,再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给出正确答案3.阅读下面的教学实录,按要求回答问题。
师:不同的读者对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猫》这篇文章文字浅,但蕴涵深,对于“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人们意见不一。今天我们就从归纳文章主题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从第三只猫的死,我们应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往往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从第二只猫的讨人喜欢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活泼开朗些,这样才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尤其在注重团队精神的今天,更应善于与人交往,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师:好,你的观点很有新意。
生:从家里人对待第三只猫的态度来看,我们在做人时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要活泼开朗,有真才实学;应适当地注重自己的外表,这样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不好印象。
师:有道理。
生:三只猫都是社会的弱者,命运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因此,作为社会的弱者,应该自立自强,这样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
师:你能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主题,很好。我谈谈对课文主题的两种看法,一是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就会认为小说所要表达的是“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或做人的道理;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就会认为小说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
以上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有关课文《猫》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教师精心创设导语,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尽量发挥 B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的表现和思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绽放光芒 C一味肯定,欠缺分析,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幼稚、荒唐的想法要严肃批判并及时指正 D在这段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表现突出,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4.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学生理解本段文字表达的重点时,进行了如下解释。学生甲:一般开头是文章的重点,所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是这段文字表达的重点。同学乙:对,一般开头是重点,但是这段话的重点应该是“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因为“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中“也不必”后的内容才是重点。
同学丙:不对,文段的第一句话是为了引出“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所以,这才是文章的重点。同学丁:不对,老师说过,一段的中心句或者在首句,或者在尾句,所以丙肯定不对,而首句也不是重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