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由精英走向大众 互联网初期的精英受众: 年轻 高学历 高收入 男性 白领 发达地区 互联网普及期的大众网民:年轻 低学历 低收入 女性 第十七页,共五十八页。 一、中国网民数量增长分析 截止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45.8%,较2012年底提升了3.7%。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群占比提升至81%。 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略有提升,增加2101万人。 PC上网比率下降,移动上网保持较快增长,从74.5%增长到81%,提升6.5个百分点。 第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第十九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三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七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八页。 第三十页,共五十八页。 发展趋势 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空间有限,手机上网依然是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从“数量”转向“质量”——从“普及率提升”转移到“使用程度加深”。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八页。 第三十三页,共五十八页。 第三十四页,共五十八页。 网络用户规模增长的原因 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上网费用下降; 网络接入的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 公众上网较为积极; 教育使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不断普及。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八页。 二、世界互联网用户的发展 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固定互联网用户达到15亿,在起步的5年内用户扩散速度是桌面互联网同阶段的2倍;移动应用整体数量在三年内超过了140万,App Store在6个月内新增1亿活跃用户(Facebook耗时4年才实现这一目标)。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3.2 第三十六页,共五十八页。 三、创新扩散理论模型 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 “普及”门槛:20% 广播:28年;电视:13年;网络:5年。 摩尔定律18个,变成6个月。 第三十七页,共五十八页。 创新与扩散S曲线 第三十八页,共五十八页。 创新与扩散理论 美国传播学者罗杰斯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理论,侧重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创新扩散过程包含五个阶段,即知晓、劝服、决定、实施、确定五个环节。 一是大众传播在过程早期可能比过程晚期更有影响; 二是传播过程通常呈S形曲线,即开开始采用时很慢,当扩大至总人数一半时开始加快,当接近饱和点时又慢下来。 第三十九页,共五十八页。 “2000万现象” 彩电、冰箱、空调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后迅速走向大众化; 手机用户突破2000万出现雪崩现象; 网络用户突破2000万后向低收入、女性倾斜 第四十页,共五十八页。 第三节 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地域 性别 年龄 支付能力 教育水平 一、网民的类型与心理 第四十一页,共五十八页。 第三章 新媒体用户特征分析 主讲人:李永凤 第一页,共五十八页。 第三章 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第二节 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 ——由精英走向大众 第三节 网民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分析 第二页,共五十八页。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理论 新媒体环境下,传者与受众谁是信息源? 新媒体环境下,媒介权力的实质? 网民的从众心理会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有所减轻吗? 网络环境下“沉默的螺旋”的作用机制。 第三页,共五十八页。 一、受众、网络受众和网民 受众:读者、听众、观众、网络受众 网络受众:新媒体的信息接收者。 网民:泛指上网者。除了通过浏览的方式接受信息外,还以BBS、邮件等发送信息。 网络受众 网民 网络受众是网民的子集。 第四页,共五十八页。 二、新媒体的互动性 施拉姆的传播模式 马莱兹克的传播模式 传统媒体:单向推送式 点对面 新媒体:双向、多向互动 点对点 点对面 传统媒体将信息推向受众;新媒体,受众自 我“拉”出信息。 第五页,共五十八页。 三、新媒体带来受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权 传统媒体:强制接收 整齐划一的大众诉求 七点看新闻 同步接收 新媒体:自主选择权 灵活多样的小众诉求 随时看新闻 异步接收 第六页,共五十八页。 四、新媒体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 接近权 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传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