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概 况( General situation );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的简称。国际上常称为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它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本病经蚊虫传播,多在夏、秋季流行。主要分布在亚洲。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部分患者可有后遗症。;病 原 学( Etiology );病原特点;;病原特点;抗原特点;流 行 病 学( epidemiology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性:;流行特征:;发病机理与病理( pathogenesis and pathology );;乙脑病毒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致病的严重性,一方面与感染病毒的数量与毒力有关,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力等。如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应激免疫力强时,感染后病毒迅速被清除,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仅引起隐性感染或轻型病例,并可获得终身免疫力。但机体免疫力低下时,乙脑病毒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脑组织损伤机制:;乙脑病变范围较广,可累及脑及脊髓,以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病变最为严重。病变部位越低,病情越轻。主要病理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血管病变:脑实质及脑膜血管充血扩张,大量浆液性渗出,形成脑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产生附壁血栓,形成栓塞。局部伴有淤血和出血。;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脑实质中有淋巴细胞和大单核细胞浸润,常聚集在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胶质细胞呈弥漫性增生,聚集在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形成胶质小结。;临 床 表 现( clinical situation );潜伏期4~21d,一般为10~14d;极期:病程第4~10d,初期症状逐渐加重,主要表现有:;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典型乙脑的临床表现;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一般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重症病人可有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多汗、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瘫痪或扭转痉挛等恢复期症状。经积极治疗后大多数病人于6个月内恢复。;后遗症期:病后6个月如仍留有的精神神经症状者称后遗症。约5%~20%的重症病人可有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肢体瘫痪、扭转痉挛和精神失常等。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轻型:发热低于39℃,神志清楚,可有轻度嗜睡,无抽搐,脑膜刺激征不明显。病程5~7d。
普通型:发热39℃~40℃,嗜睡或浅昏迷,偶有抽搐及病理反射阳性,脑膜刺激征较明显。病程约7~10d,多无恢复期症状。;重型:发热40℃以上,昏迷,反复或持续抽搐,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反射阳性。常有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可有肢体瘫痪或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周以上,恢复期常有精神异常、瘫痪、失语等症状,少数病人留有后遗症。;极重型(暴发型):起病急骤,体温于1~2d内升至40℃以上,反复或持续性强烈抽搐,伴深度昏迷,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脑疝等。多在极期中死亡,幸存者常有严重后遗症。;诊 断( diagnosis );临床诊断 ;实验诊断 ;实验诊断 ;鉴别诊断( distinguish diagnosis );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常在发病24h内出现高热、抽搐与昏迷,有中毒性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正常。镜检粪便可见白细胞或脓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常有结核病病史。起病较缓,病程长,以脑膜刺激征为主。脑脊液中氯化物、糖均降低,蛋白增高较明显,其薄膜涂片或培养可检出结核杆菌。X线胸片及眼底检查,可能发现结核病灶。;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所致者,多发生在冬春季,皮肤粘膜常出现瘀点,昏迷出现多在发病1~2d内。其他化脓菌所致者多可找到原发病灶。脑脊液均呈细菌性脑膜炎改变,瘀点或脑脊液涂片染色或培养可发现细菌。
其他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相似。确诊有赖于血清免疫学检查和病毒分离。;治 疗 ( therapy );目前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高热: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同时降低室温。高热伴抽搐者可用亚冬眠疗法,以氯丙嗪和异丙嗪每次各0.5~1mg/kg肌注,或用乙酰普马嗪代替氯丙嗪,剂量为每次0.3~0.5mg/kg,每4~6h 1次,配合物理降温。疗程约3~5d,用药过程要注意呼吸道通畅。;惊厥或抽搐:处理包括去除病因及镇静解痉。;惊厥或抽搐:;由脑水肿所致者:用脱水剂治疗。
中枢性呼吸衰竭:可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成人每次3~6mg,小儿每次0.15~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吸收合并协议.doc VIP
- 板框压滤机操作规程.doc VIP
- 义务教育版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9课 数据传输有新意 教案(表格式).pdf VIP
- 爬山虎的脚PPT课件.pptx
-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pdf VIP
- 北京工业大学822信号与系统2022年真题及答案.pdf VIP
- 全国黄金交易从业水平考试《黄金市场基础知识与交易实务》复习全书【核心讲义+章节练习】.docx VIP
- 电饭煲UL认证零部件检验要求.pdf VIP
- 浙江省桐乡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docx VIP
- GB30871危险化学品企业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