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VIP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朗读并熟练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解读全文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解读全文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目标: 1.朗读并熟练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解读全文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精神世界。 三、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四、读 自由读(画出拿不准的字音) 出示:字音 老师读 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读准节奏)1、2个 五、翻译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己试着翻译句子、拿不准的划出来,一会儿由小助教为大家讲解。 请小助教。 六、析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1.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 明确: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关键词是哪个?是什么意思? 明确:痴,意思是“傻”(或者“痴迷”)。(板书:痴) 3.请到前文找一找,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傻”(“痴迷”)的?由此可看出张岱什么性格? 预设:“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独”看雪。张岱挑了一个别人都不会选择的时间--晚上去看雪,可见他“傻”(“痴迷”)。这里可以看出张岱特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板书:痴行) 师:作者为何有如此痴迷的行为呢?他为何而痴?——为景。下面我们一起来赏雪景 4.请同学们找出集中写景的句子,齐读一遍。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两句雪景古来共赏,我们来咬文嚼字品一品。 从这些景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 预设: 我认为“雾凇沆砀”写得好,写出了一片水汽苍茫的感觉。 我认为“一白”写得好,写出了天地间混沌一片的感觉。 我认为“与”写得好,写出了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的感觉。我认为“天云山水”的顺序写得好,写出了视角变化的层次感。我认为“痕”写得好,写出了大雪后长堤的唯美感。 我认为“芥”写得好,写出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湖面极轻极淡的感觉。 我认为“粒”写得好,写出了人在天地自然中的渺小感。 有同学发现“一痕”“一点”“一芥”到“两三粒”的变化规律吗? 预设:越来越小,营造出一种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觉。 明确:这其实也体现出张岱的一个追求:天人合一(板书)的山水之乐。 同学们发现没有,张岱写景的笔调非常简洁,没有色彩繁复的渲染,这种用简单朴素的线条勾勒出对象特点的写作方法,在文学上叫作白描。 (四)咬文嚼字品“痴情” 据老师所知,张岱不是一个专门写景、写山水的诗人,而是个写都市生活的诗人。 1.看来张岱写完山水,便要开始写生活了。记忆中的那晚,张岱遇上了谁?明确:亭中人。 2.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似”是什么意思?张岱与他在亭上遇到之人有何相似之处? 预设:都做了与众不同的事,在这样一个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 3.这里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情趣爱好。这样的情趣爱好有什么特点呢?明确:高雅。 4.遇到后,张岱还和亭中人喝了酒。他们心情怎么样? 预设:“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遇到知己后的惊喜。(五)咬文嚼字品“痴心” 1.还有相似处吗?明确:都客居杭州。 2.“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同学们注意到没有: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小组结合材料讨论。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人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确:“金”终究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在改朝换代的当口,这个深意正好戳中了张岱的痛处 (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

文档评论(0)

165****6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00430140001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