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群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第13课《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群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群诗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及意图 《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三首诗,这篇课文总共有五首唐诗,另外两首诗是《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都是传统名篇,都是唐诗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杰出代表。 之所以整合前面三首诗,是因为这三首诗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写日暮之景,抒日暮之情,画面更加突出,情感更加深沉;后面两首诗节奏更加明快,情感更加喜乐,适合放在一起,探求另一种角度整合教学。俗话说“江山不幸诗人幸”,中国古时候的诗人因其多灾多难的经历,创作出了太多的充满真挚情感、引人共鸣的千古诗文,或奋发进取、或归隐田园、或独守寂寞、或向贤而生、或明哲保身。而象征光明的、象征情感的“日月”,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下来很多“日月”来,绝无夸张之意。本科教学设计,也借鉴“拿来”了周忠玉老师《古诗文教学实践13例》的一个设计问题,即“换位探究:如果你是旅游爱好者,你会选择到哪一处去旅游?如果你是绘画或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到哪里去写生或摄影?”刚好切合我这节课的主题,这里特别说明感谢! 设计理念向青春语文倡导的教法即活法学习,打通文本与生活。本课三首诗在自然山水中寄寓情怀,用景语诉怀请语,虽有消极思想(在乎教者引导,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不影响审美方面的表达。唐代格律诗的音律美、图画美、结构美、情感美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骄傲,因此我希望结合诗歌和图画,景语和请语,具体到景色之暮、理想之暮、人生之暮,来比已求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标预设 1.朗读,体会格律之美。 2.思辨,欣赏日暮之美。 3.拓展,感悟情感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激趣导入 同学们,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日暮中的思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日暮中的惆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日暮中的老有所为。今天我们一起来穿越时空,邂逅唐代诗人王绩、崔颢、王维眼中的日暮之景吧。 屏 显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日暮中的思乡;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日暮中的惆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是日暮中的老有所为。 二、群诗整合,探究日暮之诗 (一)初读感知,体会格律之美 1.默读:结合课文后面的的阅读提示“关于律诗”内容,抢答关于律诗的知识题。? 屏 显 品律诗之格律美 这三首诗分别属于几言律诗? 律诗一般有几句?注意:古诗中每一个逗号算一句。 这三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哪几句? 律诗一般是那几句押韵? 这三首诗的韵脚是什么?你能找出来吗? 这三首诗哪几句对仗? 2.朗读:品律诗之格律美 《野望》这是一首五言诗,读前六句时语调宜舒缓,读最后两句时语调宜惆怅。可按“二三”式来划分朗读节奏,如: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黄鹤楼》这是一首七律,朗读时应标出韵脚,韵脚要读得饱满。可按或“四三”式来划分朗读节奏。还要把握感情基调,这首诗带着淡淡的哀愁,朗读时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 《使至塞上》所表达的感情由开始的寂寞伤感转化为后来的慷慨悲壮。因此朗读的基调应该是从低沉到高昂,尾联复归于平和、悠远。这是首五言诗,首句押韵,朗读时要把韵脚读得饱满,体会律诗的韵味。按诗歌意义、节奏划分,基本为“二三”式,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3.指名学生单独朗诵——学生互评。 4.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二)比读思辨,欣赏日暮之美 活动1.说一说:结合文化常识和创作背景,这三首诗有何共同点? 首先朗读文化常识和创作背景 屏 显 《野望》 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背景:贞观初年,因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属山西万荣),故自号“东皋子”。性情简放,“不喜拜揖”,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曾三仕三隐。 《黄鹤楼》 作者: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背景:他生长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开元、天宝时代,二十岁左右中进士,因干谒著名学者李邕,不被赏识,自此“文誉”被毁,有二十年左右时间,多在京城以外做官或当外官的幕僚,一生漫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一生参佛信道。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擅长写田园诗和边塞诗。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宰相被贬荆州长史,王维作为张九龄提拔的后辈受到牵连,奸臣李林甫假意提拔王维,让他担任监察御史的官职出使边塞凉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

文档评论(0)

165****6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00430140001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