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佛教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读后感.docVIP

中古佛教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读后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中古佛教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与社会》读后感 Another Masterpiece of Medieval Buddhist Studies——Buddhism and Society in the Sixteen Kingdoms and the Northern Dynasty Huang Lin Liu Linkui “十六国”指的是从匈奴刘渊创立前赵(304)至北魏灭北凉(439)这段时期,历时135年。439年北凉被北魏所灭,北魏在终结十六国的同时也开启了北朝,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南北政权对峙的时代。目前对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佛教研究的学者已有很多,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单篇论文如尚永琪的《北朝胡人与佛教的传播》,专著如孙昌武的《北方民族与佛教: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国外学者如日本冢本善隆的《北朝佛教史研究》等。学界虽已有许多瞩目之作,但十六国北朝的佛教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将历史问题、民族问题及宗教问题结合起来研究北朝佛教的成果较少。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黄崑威先生的《十六国时期的佛教与社会》一书,正是从十六国北朝时期佛教、少数民族与传统文化、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来观察北朝十六国的佛教与社会的关系。 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大一统’与十六国时期的精神”。此章介绍了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接受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原文化传统,并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体系。北朝着重建构华夏礼义文化目的,在于与南朝争夺儒家文化的正统继承人身份,从而在文化上确立政权的合法性。第二章“佛教促进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社会功能”。此章作者用力颇多,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佛教“众生平等”“顺时达变”的理论特质,进而介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身份认同等凝结而成的“中国佛教”对促进北方民族融合、文化融汇所发挥的作用。第三章“政教关系视域下的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此章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影响社会的角度出发,讨论道安对苻秦集团的影响,以及前秦、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及北周各个国家的佛教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进而论述佛教对十六国北朝政治领域的影响。第四章“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众佛教信仰与民族融合”。此章探讨了十六国北朝时期民众的佛教信仰、信仰组织在民族融合中发挥的作用。综览全文可以发现,作者对于十六国北朝的佛教与社会的关系有着清晰、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本有着独特学术眼光的专著,此书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以下结合我的阅读体会,略谈几个方面。 首先,扎实的文献资料是学术研究的支撑和依据。本书最大的特点之一即体现在资料的运用上。全书引用文献十分全面,以历史文献为中心,充分运用自然科学文献、宗教文献,借鉴了近人研究著作,吸收了美、法、荷、日等国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还引用了出土文献和考古文物等实物资料。 在具体问题上,黄崑威先生结合具体材料多角度进行论证。如第二章“佛教促进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社会功能”,在谈及北魏朝廷会按照自家皇帝的形象来塑造佛像,以表现皇权的至上性时,黄崑威先生认为此举还可能与中国传统的“纬书”中的圣人异相有关。他分别引用历史文献如《魏书·崔浩列传》《魏书·高祖纪》,今人张玖青、曹建国的《身体的政治意义——论纬书中的圣人异相》、楼劲的《谶纬与北魏建国》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此观点做出了详细的注释,留给读者以充分的思辨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崑威先生对自然文献的运用。如在绪论“‘四海一家’与‘华夷之变’”一节中,在阐述北方民族南迁的原因时,作者除了从政治、文化和文明等原因外,还从气候和地理两个方面来论证,引用《竺可桢文集》《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气候改变历史》等自然科学文献来说明“胡骑南下”的必然性。 此外,“文物遗存是历史有力的证明”。为说明北朝十六国的民众的佛教信仰类型,黄崑威先生不仅通过各种史料进行分析论证,而且引用大量考古文献和出土文物进行说明,几乎每一小节都有考古文献或文物作为例证。在第二章“佛教促进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社会功能”中,黄崑威先生先后通过洛阳龙门石窟造像记、山东历城黄石崖24龛造像题记及陕西旬邑黑牛窝石窟发愿文等证明北方民族佛教信仰。在第四章“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民众佛教信仰与民族融合”中,为证明北朝人民的弥勒信仰,他引用了龙门石窟古阳洞造像记、山东惠民县盘沟河出土的弥勒铜坐像;为说明北魏于建国之初就接受了法华信仰,黄崑威先生通过云冈石窟现存的洞窟中有明确出自《法华经》内容的造像素材,且有以“二佛并坐”为代表的法华艺术来论述。 其次,学术研究是以解决学术问题为目标,问题意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