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1、视网膜母细胞瘤(AD MIM 180200) 第四节 遗传型恶性肿瘤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恶性肿瘤综合征 起源:儿童期(多在4岁以前)发病的一种眼内的恶性肿 瘤,发生率约1/21000~1/10000 临床表现: 早期为眼底灰白色肿块,多无自觉症状,以后肿瘤长入 玻璃体,使瞳孔呈黄色光反射时,才容易被发现,称为 “猫眼”。此后穿破角膜、巩膜向眼外生长。 *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内生长期 肿瘤长入玻璃体猫眼 肿瘤随后穿破角膜、巩膜向眼外生长。 * 视网膜母细胞瘤 (RB) 遗传性 非遗传性(散发型) AD遗传 散发 家族史 无 双侧 单侧(约90%) 早发 晚发 40% 60% * 2、肾母细胞瘤(Wilms瘤,WT)(MIM 194090) 起源:起源肾内残留的后肾胚芽组织,婴幼儿恶性胚胎肿瘤,发病率为1/10000,3/4的肿瘤发生在4岁以前,90%在20岁前发生。可分为遗传型和非遗传型。 临床表现: 患者腹部有无症状的肿块,巨大的肿块下缘可进入盆腔,出现血尿、腹痛或肠梗阻。 * * Wilms瘤如伴有无虹膜,泌尿生殖道畸形,智力低下,则称为WAGR综合征。该综合征患者有11号染色体短臂的中间缺失,del(11)(p13),因此认为11p13位点载有肿瘤抑制基因。 2、肾母细胞瘤(Wilms瘤,WT)(MIM 194090) * Wilms瘤基因(WT)是一种抑癌基因,基因产物为一种有锌指结构的蛋白质,与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的DNA相结合而抑制其转录激活作用。 病因:WT纯合缺失 * 主要病理变化是大肠内广泛出现数十 到数百个大小不一的息肉,严重者从 口腔一直到直肠肛管均可发生息肉, 息肉数量可达数千个。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予治疗,则 出现癌变,且可表现为同时多原发性 肠癌。 主要症状为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肠 梗阻、血性腹泻。 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综合征(MIM175100) APC基因()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基因 *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的恶性肿瘤综合征 1、Bloom综合征(BS MIM 210900) AR,东欧犹太人的后裔中多见。 临床特征 身材矮小,发育迟缓 慢性感染、免疫功能缺陷 日光敏感性面部红斑 轻度颜面畸形 30岁前多发肿瘤和白血病 * 标记染色体(marker chromosome ):染色体断裂、重排形成的结构异常的染色体经常出现于某一种肿瘤细胞中。 特异性标记染色体:在某种肿瘤或某类肿瘤中恒定出现,具有特定形态的结构异常染色体,对该肿瘤具有代表性。 一、肿瘤细胞的克隆演进与染色体变异 * marker chromosome 1960年 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发现一个很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小于G组染色体,被称为Ph染色体。 二、标记性染色体的发现及意义 * 意 义: ①鉴别诊断依据 ②早期诊断依据 ③预后判断依据 Ph染色体 t(9;22)(9pter→9q34::22q11→22qter;22pter→22q11::9q34→9qter) * 14q+染色体 t(8;14)(q24;q32) 见于90%的Burkitt淋巴瘤(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 其他标记染色体 * 一、癌基因的发现与识别 1910年Rous 发现鸡肉瘤病毒(RSV---RNA反转录病毒) 1969年,HuebnerHodaro提出癌基因假说。 1970年,Temin 等发现致癌的RNA病毒中存在反转录酶 1970年,Martin发现RSV基因组中的V-Src 。 1976年Bishop证明正常细胞中存在与v-src同源序列—细胞癌基因或原癌基因。 80年代初 Weinberg 等几个实验室通过转染实验证明人体细胞中的癌基因H-ras。 现已发现100多种的oncs。 第二节 癌基因 1966年 1975年 1989年 * 通过转染实验证明人体细胞中的癌基因H-ras。 一、癌基因的发现与识别 * 病毒癌基因是存在于肿瘤病毒基因组中、使靶细胞发生恶性 转化的基因。 正常细胞内存在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 称为细胞癌基因。 序列上高度同源 有内含子,不致癌, 但突变后可致癌 无内含子,致癌 二、癌基因、原癌基因及其功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