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汉英比喻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汉英比喻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探究
探究汉英比喻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比喻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探究
管窥比喻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摘 要: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不可低估。本文试图探究比喻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中的不同,以从中透视中西文化差异。我们将汉英比喻中体现的文化差异归纳为“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认知与思维方式”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正是这六个方面的差异折射到比喻上,使英汉比喻呈现出各自所特有的民族色彩。了解修辞背后的文化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交流障碍,从而有助于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修辞;比喻;文化;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除了汉语中顶真、回环、对偶、拆字、歇后等特殊修辞格外,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格类型大多近似。然而,英、汉语毕竟是两种民族的语言,这两种语言在具体修辞格的使用和理解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恰恰就体现出中西文化的不同。了解修辞背后的文化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交流障碍,从而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选择比喻这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探究其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不同语言中的不同,以从中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言语行为总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修辞作为言语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会受到文化的制约。从英汉比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诸多方面的不同。我们将汉英比喻中体现的文化差异归纳为“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宗教信仰”、“历史典故”、“认知与思维方式”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比喻中体现出的中西地理环境的差异。
文化的形式脱离不了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文化又产生特定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体系。我们从汉英比喻中常能看出二者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如:
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英国人早期的生活很大程度依赖于海。他们在与海的斗争中创造了“海的文化”,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他们比喻常取象于和海有关的事物。他们常用鱼来比喻人,他们用queer fish表示“怪人”;用cold fish表示“冷漠的人”;用loose fish表示“放荡的家伙”;用shy fish表示“害羞的人”;用poor fish表示“可怜虫”;用drink like a fish表示“很会喝酒”;用feel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表示“感到不自在”;用have other fish to fry表示“另有他事要做”;用swim like a fish比喻“善于游泳”;把默不作声比喻作as mute as a fish;当有人在恋爱中失意时,汉民族可能用“天涯何处无芳草”来表示安慰,而英国人则用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 (海里有的是鱼)表达。英语中还有很多与海有关的习语,如:a pretty kettle of fish(很多鱼)比喻乱七八糟,困境;neither fish nor fowl(既不是鱼也不是禽)比喻非驴非马;fry stinking fish(炸臭鱼)比喻暴露自己的缺点,拆自己的台;burn one’s boat(烧掉小船)比喻破釜沉舟。[]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第25卷增刊2007 年 6 月《中西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对汉英对译的影响》王建梅P95--97—
这些关于海的比喻是英国长期对海洋和海洋生物的观察结果在语言中应用的缩影,生活在大陆的汉民族就很少有类似的表达语。
而中国是以陆地为主的国家,多山川河流,中华民族自古是以农业为主的,人们的生产及经济活动主要是依附在土地上,因而在形象语言上自然是以陆地上的人、事物作比喻的多。汉语中“江”、“浪”被比作生活中的重大考验,“泰山”是力量和权威的象征,“风”常代表某种不可逆转的形势或力量,而“雨”被喻作某种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如““大江大浪都过来了”、“闯江湖”;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压顶”;还有“见风使舵”、“避风头”、“风云人物”、“及时雨”等。从以上比喻可以看出,汉语中关于地理环境的比喻多局限于内陆;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1月
英汉比喻与文化背景浅析
董金平p63-64
国家气候条件和周遭的物产不同对喻体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竹子和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很密切,汉语中有一批跟竹子有关的成语。如:势如破竹,揭竿而起,罄竹难书等。比喻新事物的大量出现,汉语为“如雨后春笋一般”。而英国的丘陵地形和潮湿的气候条件适于蘑菇的生长,因而,英语中取象为“spring up like mushroom”;英国曾经“黑莓遍地,俯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