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药学总论第一至七章.ppt

  1. 1、本文档共1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药物的作用强度 有毒、作用峻烈之品——宜偏小(中病即止) 无毒、作用平和之品——宜偏大 此外,过于苦寒以及效高贵重药品——宜偏小 5、药物的配伍 单方——偏大,复方——偏小 主药——偏大,辅药——偏小 6、用药目的 消积、行气、利水——常用量6-15g 如槟榔 杀虫(绦虫、姜片虫)——可用60—120g 7、季节变化 夏季气候炎热,腠理疏松——发汗解表,辛温大热药宜小(或不宜多用)。苦寒清热泻火药宜大。 冬季气候寒冷,腠理致密——发汗解表,辛温大热药可以多用,偏大,苦寒,清热泻火药不宜多用,偏小。 第二节中药的用法 一、汤剂煎煮法 1、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2、煎药用水: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煮。现在多用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但总以水质洁净新鲜为好。 3、煎药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而武火,又称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 4、煎药方法: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 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煮,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 某些药物因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1)先煎:主要指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一些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如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等。 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安全用药。 (2)后下: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 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 (3)包煎:主要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 青黛 车前子 蒲黄 灶心土 (4)另煎:又称另炖,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即另炖2-3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麝香、鹿茸等。 (5)溶化:又称烊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熔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物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鸡血藤胶及蜂蜜、饴糖等。 (6)泡服:又叫焗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藏红花 番泻叶 胖大海 (7)冲服: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复方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西洋参、鹿茸、人参、蛤蚧等。 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紫珠草、血余炭、棕榈炭及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和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 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牙、朱砂等。 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如竹沥汁、姜汁、藕汁、鲜地黄等也须冲服。 (8)煎汤代水: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夜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 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须煎汤代水用。 灶心土 玉米须 丝瓜络 二.服药法 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治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 危重病人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对于神志不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采用鼻饲给药法。 在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

文档评论(0)

185****8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