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学会学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学会学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明白白记得牢》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明明白白记忆的重要性。 2.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验,感受理解记忆的方法,“把握整体结构” “明确真正含义”“联系新旧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 3.体验理解记忆带来的成功感受,提高学习效率。 活动形式与方法:以活动体验为主,适时采用分析法、讨论法等活动方法。 适合年级:小学三年级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 学习小调查 谈话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个关于记忆的小调查: PPT出示 1.听写和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写别字。 2.一段话反复读了很多遍还是背不下来。 3.《论语》等古文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 4.古诗不能倒背如流。 5.有些知识和概念,当时记住了,但很快就忘了。 同学们读完这5个学习中的情景,你是不是想到了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如果有请你印象最深的那个记不牢的经历写下来,是什么尽量写清楚。 既然我们每个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就融入课堂,去三个主人公的生活中寻找答案,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二、团体转化阶段 感受理解记忆的重要性 1.去年寒假老师去了一趟泰国旅游,异国风光和特色自是不必多说,大家知道给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我们都知道泰国的首都是曼谷,但是导游告诉我们说,曼谷实际上这是一个简称。 PPT出示曼谷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地娃劳狄希阿由他亚马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洒坦”,共四十一个字,自己读一遍,一分钟时间试着看看能记忆多少个字?说一说你刚才在背诵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些文字,看看一分钟时间你能记忆多少个字? PPT出示《论语》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即使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49个字) 2.下面这段话比曼谷全称还要多8个字,可是我们读了几遍就记住了,原因是什么?在刚才的小实验中,关于记忆你想说点什么? 3.课内延伸: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左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要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9个音节,平均只需要8次。 总结;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的迅速、全面而牢固,这就是记忆的一个特性。既然记忆有这种规律特点,那么我们在记忆材料的时候,只要它是有意义的,我们就应该先向自己提出“先理解 后记忆”这样才能记得快,记得牢。通过刚才的对比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理解记忆的重要性,那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位不同的人物身上,更深入的感受,何谓“理解”,何谓“明明白白”。 三、团体工作阶段 案例一 1.用心体验小可背诵课文的过程,思考她是怎么做的?用的是什么方法? PPT小可在班里记忆新知识,大家都向她竖起大拇指,特别是背诵课文,速度快,错误少,她主动把自己总结的记忆方法分享给同学,她说她是这样做的:比如一段话,她先读一遍,初步感知这段话的主要内容,然后把整个段落做一个框架,分别看看这段话有几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抓住每一句的关键词,最后精细加工,熟读成诵。 小可是怎么做的,用的是什么方法?你觉得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小可的“明明白白”确实是把一段话分析的特别清楚,根据小可的分享和同学们的分析,我们把感知主要内容,分句概括意思,抓关键词这种方法概括为“把握整体结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接下来的这段课文,能不能让我们对小可的方法有更深的体会. 2.PPT出示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 同学们你在记忆这段课文时有什么感受? 总结:背诵一段课文是这种方法,一篇课文也一样,只要我们掌握全篇的中心意思,把文章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时候再记忆就简单的多了,记得也快,印象也深。 案例二 1.三年级了每天晚上老师都要布置背诵《论语》,每到这个时候小东都特别头疼,因为他每次背诵就像背天书一样,非常吃力,总是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是要费好长时间,而且是忘的特别快,他有时候自嘲说自己是不是脑子出问题了。同学们有没有和小东一样的感受?你是怎么做的?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吗? 2.她的同位小涵说要想记得牢她有妙招,因为她对“明明白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一起来听听。 PPT出示:对于记忆文言文和论语这类的古文,我一般都是通过查工具书和上网查资料,深刻理解这些篇章字、句、义的涵义,弄懂它们每个字背后的意思,理解了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比如: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①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②如:就像。③斯:这里指“川”,即河,河流。④不舍:不停。⑤昼夜:白天和黑夜。整个句子的大意是形容时间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