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3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高中历史教学:第五单元 第3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海宁一中校本练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宁一中人物史校本练习 PAGE PAGE 1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第3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典型例题: (2019江苏南京三模22)(14分)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 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 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 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2分) ■一读题目,求解析■ 1.读问题,审清题意: 例:(1)请用符号标注法审题。(用【】标答案来源,用▲标答题要求,用_标设问落脚点,用( )标问题限定语) 请依据以上示例,用符号标注法审第2、3问。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2分) 2.带着问题,解读材料 : (1)材料一解读(示例): ①概括材料一信息: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重视甚至批评。 ②分层解读材料一: 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总起说明20世纪20年代中共探索的新路曾遭到质疑;第二层次:分述城市中心论者对新路的批评。 ③联系设问,抓关键词、句,组织答案。 思路:材料中“主张城市中心论”可知一条是城市中心道路,而另一条相对立的,也可从材料出处“《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中得出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第二问需联系所学,城市中心论可联系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径,这也是当时可供中国借鉴的道路;而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需要联系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的实践及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回答: (组织回答注意两条道路,两个依据分别阐述。) (1)材料二解读: ①概括材料二信息: ②分层解读材料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