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修复技术下抽水蓄能电站边坡土壤养分特征分析.docxVIP

不同修复技术下抽水蓄能电站边坡土壤养分特征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不同修复技术下抽水蓄能电站边坡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 ? 马萧萧,朱安平,余蔚青,刘 新,李 璇 (1.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 100052; 2.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优质的调节电源方式,在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和优势[1]。“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在建设速度加快的同时,与之相应的规程规范和建设经验相对滞后[2]。此外,建设规模大、技术复杂、参建单位众多、工期漫长、受站址地形与地质条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也导致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在给社会创造便利与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由于建设期对原生植被的破坏而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等不良影响[3]。因此,如何提高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水平,指导抽水蓄能电站的绿色发展,以符合我国当下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4]。 目前,考虑到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自身特点及建设地点情况,在选择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扰动区域的植被恢复技术时通常考虑与高陡边坡防护技术相结合,即采取边坡生态防护技术[5]。通过分析不同的边坡土质条件,结合工程防护需求及效益分析,筛选具备可行性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6];通过分析工程所在地的原生优势植物种群,搭配兼具生物多样性、生态位互补性、演替进阶性等特征的人工恢复植被先锋种及建群种,以最终过渡成具备内营力的自然植被群落[7]。在植被群落营建及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群落下的土壤肥力对于植被生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因植被群落导致的土壤异质性又会促使土壤肥力产生差异,并反作用于边坡土壤环境[8]。因此,通过比较由不同恢复植被组成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可以找出调节土壤作用较好的植被结构,并对比不同载体下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对边坡土壤环境的改善效果。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依托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植被修复工作开展试验。该电站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地处皖南山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 ℃,年均相对湿度76%,多年平均降水量1 650.1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445.2 mm,20年一遇平均1 h降水量81.1 mm。多年平均风速1.9 m/s,历年最大风速平均值11.5 m/s,以NE风为主。土壤主要是红壤、沼泽土和水稻土,其中红壤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的上库区,沼泽土和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山前冲积平原和低洼地的下库区。植被类型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库区植被以杉木、马尾松、毛竹及灌草丛为主,植被覆盖状况良好,林草植被覆盖度约为75%。工程区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峻,沟谷深切,植被覆盖良好,大部分现为林地,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面蚀、浅沟侵蚀及切沟侵蚀,水土流失程度轻微。 电站主体工程施工后进行了大量的开挖工作,形成了大量的裸露高陡边坡。本研究选取了工程下库左坝肩马道上边坡、马道及下边坡坡脚等几处2019年已修复的边坡开展试验。其中,下库左坝肩马道上边坡采用的是植被混凝土厚层基材生态防护技术(TBS)进行植被修复,即在锚固的坡面上挂网作为附着载体,将由种植土、混合草灌植物种子、有机质、肥料、团粒剂、保水剂、稳定剂、pH值缓解剂和水等多种物质均匀混合后形成的厚层种植基材,均匀地喷射到网面及坡面上,形成植物防护与绿化的修复技术,该技术兼具防护边坡与恢复植被的双重作用,其有机质的配比及植物种子配方是技术成功的关键[9];下库左坝肩马道及下边坡坡脚则应用种植槽护坡绿化技术(ESS)进行修复,即在坡面锚杆上浇筑种植槽结构,随后在这些槽体内填充种植基材,槽体自身可发挥拦挡及短时截水的作用,解决了高陡边坡基本不具备植物生长基材附着或存积条件的问题,进而在槽体内种植适宜的草本、小型灌木或藤本植物,在边坡上首先形成条状绿化带,最终将整个边坡复绿[5]。 1.2 样地植被调查及土壤采样分析 出于修复边坡现状及差异性的考量,本研究在每处边坡各选择3个修复样地进行土壤采样。其中,在下库左坝肩开挖边坡马道上边坡两侧及中部、马道的两端及下边坡坡脚中部各设置1个样地,每个样地均为2 m×2 m,并在各样地的4个顶点及中心点处沿坡面垂直方向进行表层(0~5 cm)土壤取样,每个取样点取3个土样作为重复。取样后剔除其中的植物根须,随后在室内将所获得的土样进行风干研磨后过筛(孔径包括0.149 mm和1 mm两类),依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共涉及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7项指标。此外,考虑到两种边坡绿化修复技术载体成型技术不同,会导致基材紧实度不同,故选取土壤容重指标进行区分。综上,本研究共选取上述8项指标进行分析。 其中,土壤容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