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萨尔王传》看藏族文学的传承与发展.docxVIP

从《格萨尔王传》看藏族文学的传承与发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格萨尔王传》看藏族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托梦艺术与多元发展的实践意义 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座壮丽的高山,云彩,到处都是辽阔的平原。西藏人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美好的文化。《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格萨尔》)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史诗,是举世瞩目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格萨尔》讲述的是英雄格萨尔在岭国称王,降妖除魔,解救苦难中的百姓,安定三界的故事。《格萨尔》的故事其实就是藏民族从原始部落时期到逐渐成为统一民族过程的艺术再现,展现了古代藏族的社会历史和发展历程。按照有关文献记载,《格萨尔》故事诞生于纪元前后至公元5至6世纪,于公元7至9世纪前后吐蕃时期基本形成。 纵观人类社会,世界几大英雄史诗均描述着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不同英雄作为军事首领英勇奋战、掌控一域的传奇故事。据传,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是由盲人诗人荷马根据民间传说所写,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的作者分别为毗耶娑和蚁垤(跋弥),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来源于民间神话传说。尽管这些史诗都曾经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但终究已经从口头文化中消失,成为了静态的文本形式,失去了口传文学绘声绘色的实时性和画面感。相比之下,唯独《格萨尔》仍是一部传唱至今且不断演化的动态性史诗,被称为“世界第一活态史诗”,依然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活跃在青藏高原广阔的牧场、乡村乃至城市当中。当然,存在这样的状态可能有多种原因,但首先应该与自然生态和文化形态关联。也正是如此,使《格萨尔》显得格外的珍贵。德国学者瓦尔特·本雅明说过:故事的价值是耗不尽的,它保留并集中起自己的力量,即便在漫长的时间之后还能够释放出来。 民间口头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传承人。一旦没有了传承人,这门艺术的传承也将随之消失。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格萨尔》说唱艺人的传承,就没有现在的活态史诗《格萨尔》。按照学界一般分类,《格萨尔》说唱艺人大致分为五类:即,托梦艺人 时至今日,即使人们还可以听到《格萨尔》的说唱,但我们不得不关注当下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对传统《格萨尔》说唱艺术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本文以说唱艺人的研究为出发点,从两位艺人的说唱经历和生活状态的剖析入手,研讨《格萨尔》说唱艺术在城市文化生态中的传承实践。 一、 格萨尔艺术家在城市 (一) 作为高校研究学者 斯塔多吉,一位《格萨尔》“托梦艺人”兼《格萨尔》研究人员于一身的“仲肯”。在访谈中,斯塔多吉称自己是一位“幸运儿”,自己人生命运的转折首先得益于《格萨尔》说唱,再者就是外界的关注和政府的扶持。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各级政府以及高校领导和专家的关注、重视和扶持,现在的斯塔多吉也可能是草原上众多《格萨尔》“托梦艺人”中的一位。若是这样,那么既谈不上对《格萨尔》说唱技艺的学术思考,更不可能成为能够把自己说唱的《格萨尔》英雄史诗撰写成书籍的研究人员。 三十岁,按古语讲已是而立之年。如今的社会现实来看,这个年龄是青年们刚好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并扬帆起航的开始。从这个角度看,斯塔多吉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他早已成为颇有影响的《格萨尔》说唱名家,成为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并获得硕士学位的《格萨尔》研究学者。 斯塔多吉和大多数《格萨尔》说唱艺人一样,在乡村成长。1990年,斯塔多吉出生在昌都市边坝县沙丁乡热巴村的一户家庭。9岁之前的他和其他小伙伴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直到小学三年级的一天从梦中醒来,就能说唱《格萨尔》,由此改变了他的“普通”。不久,在专家学者的鉴定下,他被确认为《格萨尔》说唱传人,顿时在村中成了名人。他除了在学校给学生和老师们说唱外,村中的村民也会邀请他到家中为其说唱《格萨尔》故事。其中,关系很亲近的人家就会请到家中说唱并吃喝“款待”;关系一般的人家会给斯塔多吉两元钱的报酬。除此之外,村中的民俗活动和村民的婚丧嫁娶之事,斯塔多吉也会被邀请参与。当问及报酬时,斯塔多吉讲:“这种事情不能谈及钱财,像红白喜事是大事,本身过去应该给主家带去东西,而不是索取东西,这在我们那里是非常明确的。”可以看得出人们是很讲情面的。当然,那时还属于商品经济欠发达的年代。据斯塔多吉回忆,上初中时,整个村中只有一户稍微富裕的人家有一台录音机,等他上了高中,村中才有电视机。所以在他的童年时代,听唱《格萨尔》是村民文化生活和消遣娱乐的重要内容。斯塔多吉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不仅说唱《格萨尔》,还顺利地完成义务教育,最后被特招进入西藏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不久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于是斯塔多吉开始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 从固定到建构:从一般不为生活而嘴唇,信其学与从城市去 布琼,今年38岁,出生于那曲市色尼区。布琼在12岁时因一场梦成为了有别于身边同龄人的“神童”。在西藏自治区内,那曲是《格萨尔》说唱传承人最多、最集中的地区,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命名为“岭·格萨尔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