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知识梳理+精选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pdfVIP

第七单元(知识梳理+精选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理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阅读拓展练习 知识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1.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 ❶人物的语言,往往是人物内心想法的直接流露。阅读时抓住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可以帮助 我们有效地感受人物的品质。 比如,从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下命令时所说的一番话中,可以感受到他临危不乱、沉着镇 定的特点。 再如: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析句:动作、语言描写,面对敌人的哄骗,雨来“嘟嘟囔囔”佯装傻乎乎的样子敷衍敌人, 表现了他的机智。 ❷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 比如,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 “张开双臂”“猛扑上去”“堵住”,从中可以感受到他 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品质。 再如,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 这个人的怀里。 【析句:动作描写“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说明雨来反应很快,是个机 灵的孩子。“撞”字说明雨来跑得很急。】 例如,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袋,钻进芦苇荡的深处,挑那毛茸茸的、蓬松松的、闪着银光的 芦花,将它们从穗上捋来。 【析句:动作描写“拿”“钻”“挑”“捋”等动词表现了青铜为了采上等的芦花,非常认真、 仔细。】 2. 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从言行中感受人物的特点。 借助注释,我们了解到 《囊萤夜读》记叙了晋代人车胤在夏夜靠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 着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 《铁杵成针》记叙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从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针这件事得到启发后 发奋读书的故事,表现了李白及时悔改而发奋用功的品质。 知识点补充:如何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 我国优秀古典诗歌作品中往往都表达了一些优秀的精神品格,我们在阅读和学习中常受 到这些熏陶,因此,“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也常被设为诗歌鉴赏题的考查方向。 那么,如何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呢? 1.理解诗句大意。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属于诗歌背后的东西,我们只有在理解诗句意思 的基础上,才能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比如学习《墨梅》,我们首先要了解墨梅本身的 特点 “朴素淡雅、不求夸赞”,在此基础上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肯定墨梅的这些特点,从而发 现诗人是以墨梅自喻,表现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情操。 2.了解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往往也反映了诗人的品格修养 和思想追求。这些都和诗人的生活经历相关,比如《芙蓉楼送辛渐》,诗人为人正直,却屡 遭小人诬陷,多次被贬官,但是诗人坚守理想,从未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和报效国家的 志向,于是就有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名句。 3.分析关键句。诗歌的关键句往往是用典句或最后一句。用典可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增 加诗的意蕴,含蓄表达诗人的思想。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此分析用典句或 最后一句,就能理解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如《出塞》,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高度赞 扬了戍边将士英勇威武的英雄气概。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底盛开一朵花 ①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②我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 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得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 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我这里有一 块钱,你拿去。”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 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一个典型的外地老太 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 钱呢?” ③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我不好意思地说:“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 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零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站就到了, 下午回山东济宁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 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 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 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④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