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视角下的《亨利四世》舞台设计
对于年轻的莎士比亚来说,皇家莎士比亚公司是一个熟悉而未知的组织。2008年大卫·田纳特(David Tennant)主演的戏剧电影《哈姆雷特》由于其充满现代意味、令人印象深刻的改编,让中国的观众记住了RSC这个名字。2012年,RSC的《裘力斯·恺撒》(Julius Caesar)启用了全黑人演员阵容,在学术界和戏剧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撼,既有人赞赏大胆先锋,也有人批评为故弄玄虚。而笔者两年前造访位于莎士比亚故居的RSC大本营,观赏的莎翁冷门作品《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同样大胆颠覆:当古罗马的雍容皇室变成了现代的西装革履,激烈的冲突内核和震撼人心的悲剧本质也带给了观众全新的思考。总而言之,在笔者的印象中,RSC一直走在现代革新的前沿,大胆求变。因此,笔者同样期待这版《亨利四世》再带来一次现代视角诠释下的莎翁历史剧。而当笔者欣赏完两天总共近五个小时的演出后,不得不说,它再一次颠覆了笔者对于RSC的想象与期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一部“历史剧”。直观看来,它的舞台就充满了历史感。友人观赏完曾和笔者抱怨:“这舞台设计也太简陋了吧,简直空空的啥也没有呀。”确实,这次的舞台设计可谓相当简洁,空间不大,纵深很深。木制的地板与两侧搭建的阳台会令我们想起莎士比亚自嘲为斗鸡场(cockpit)的、空空如也的环球剧场,而第一幕第一场亨利四世王召见朝臣时舞台上燃烧着的蜡烛,又像是在提醒我们其继承自黑衣修士剧院(Black Friar Theatre)的正统血脉。从服装上来说,这次的演出服装也摈弃了这几年RSC喜好的现代风格,力求准确还原伊丽莎白时期戏剧演出的服装风格。毕竟,让历史上的英国皇室摇身一变,穿西装打领带,腋下再夹一个公文包,到底也有些不伦不类。音乐也颇有“返古”的意味,喇叭、小号、军鼓、竖琴,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乐器。可以说,这次整体设计似乎有意与现代写实风格割袍断义,更接近伊丽莎白时期正统的英国戏剧。就是在这样一个舞台,我们目睹了亲王哈尔的剧烈转变,目睹了亨利四世如何做着篡权夺位的噩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恳求理查二世的原谅与救赎;我们跟随着那个胖骑士约翰·福斯塔夫,在这短短的几个小时内,与他一起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
在中国,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既不像他的悲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如他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那么为人所知。似乎英国皇室七百年前的历史,对于隔着一整块欧亚大陆的中国人来说,太过遥远也太过隔阂。从课本上了解《亨利四世》的文学或戏剧系学生,由于接受意识形态视角的训练,通常也只是把它理解为莎士比亚为“没落旧贵族”所写的墓志铭,“深刻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与没落旧贵族之间的深刻矛盾”。这样的隔阂,使得历史似乎一直以冷漠之姿拒绝着我们,而实际上,正是我们对历史的敬畏,让我们拒绝去了解、去解读、去经历。
可是当看完后,我们却发现,这些活在历史中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人物,这些帝王将相、朝臣弄人、这些权术阴谋,竟然可以这么熨帖我们的心灵。这些角色将他们最隐秘的内心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我们面前,我们才发现,这些充满隔阂的“历史”,竟然是这么精彩的“故事”。亨利四世在权臣面前阴狠而暴戾。哈利·珀西因为私自扣押战犯,亨利四世开始质疑他的忠诚,他几乎失去理智,愤怒地将信使的信件揉成一团朝珀西脸上扔去,甚至不顾君王的体面,将珀西推倒在地,骑在他身上命令他立刻将囚犯带来。似乎不这样做,亨利四世就不能凸显他作为君王的权威。然而,隐藏在几近疯狂的暴戾背后,却是他惶惶不可终日对篡权的忏悔,那沉重的皇冠桎梏着他,令他难以安眠。
导演格里格利·多兰(Gregory Doran)对于这段独白的展现巧具匠心。紧接在福斯塔夫和快嘴桂嫂拌嘴之后,导演并没有安排快嘴桂嫂下台,而是让她直接睡在了舞台上。亨利四世披着巨大宽松的睡袍,光着脚,拿着一本圣经,径直走到了舞台边缘坐了下来。心事重重无法入睡的亨利四世质问睡眠为何独独眷顾他的臣民,却无视他柔软香氛的床榻;而在他的身后,臣民之一的快嘴桂嫂,正在她“烟熏的茅屋”里,享受着酣畅淋漓的甜蜜睡眠,还不时打呼噜。这样直观的对比,直接将这个被失眠困扰的君王的内心,投射到每个看戏人的内心。代替道德和价值判断“亨利四世在历史上究竟是功是过”的,是观众对亨利深切的同情。在不到一米的距离下,观众甚至可以感受得到亨利颤抖的呼吸。这种同情并没有道德上的优越感,只是每个观众作为“人”在那样情境之下,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而已。
就像我们意外地看到,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贪杯好饮,几乎可以被称为“恶棍”的福斯塔夫,竟然噙满泪水地和自己的情妇桃儿道别的时候,我们很难不去相信他的真诚。观众们习惯了福斯塔夫的欢笑和夸夸其谈,却忘了这位落魄贵族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桃儿在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