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传承的策略.docxVIP

传统艺术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传承的策略.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传统艺术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传承的策略* ? ? 李曾辉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传统艺术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传承的策略* 李曾辉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在这个令人眼花缭乱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我们要把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以及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形态之一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点,并且加强艺术教育的力度。 高校;艺术教育;传统文化 世界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能体现其审美与升华,被称作培育民族成员人格精神的故乡山水,同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存在于世界文化宝库中也是一颗最耀眼的明珠。作为极具功效的文化营养为实现“以人为本”的改革时代作了推动。作为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渠道和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方面来看,公共艺术课相对于普通高校现有设置其他课程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加强高校传统文化艺术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维系着中华民族使其数千年来生生不息。但是,在推进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被逐渐淡化甚至削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其他门类中。例如在美术教育中,西方绘画是相当一部分师生崇拜的学科,许多人张口写实,闭口透视,言必称希腊,文必称英法。并不是说言必称希腊有什么不对,但数典忘祖,鄙视家珍那就大错特错了。据说,现在喜欢国画精于国画酷爱书法精于书法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廖若晨星。在舞蹈方面,相比起被大家视为土里土气的民族民间舞,以“拉丁”、“踢踏”为首的洋舞着实很受追捧。在戏剧方面,中国戏剧——一个博大精深、极具民族特色的美妙的戏剧艺术,现在几乎还没有纳入高校艺术教育的视野。谈起歌剧、音乐剧,西方大学生往往对此如数家珍,相比之下中国大学生却对此兴趣贫乏。毫不夸张的说,绝大部分的大学生,连四大名旦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什么关汉卿、汤显祖、元杂剧、名传奇了。我们有理由让他们懂得民族文化的精髓,给他们指明正确的行走方向,从而弘扬中国艺术精神!因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把对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作为不容忽视的责任。 二、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优秀艺术文化作品本身就是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艺术属于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属于物质文化,而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中艺术作品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有数不尽的宝藏,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如宝石般璀璨。比如大家熟知的傣族舞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就有是十多种,比如嘎光舞、象脚鼓、嘎巴、噶燕喃等等,每种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滇南傣族人们的生活情趣华人文化艺术风韵,这些都是我国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可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这些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步走向消亡,比如在世界舞蹈艺术上具有独特地位,被誉为“东方芭蕾”的传统民间艺术,安徽民间艺术花鼓灯。如今,统花鼓灯表演艺术者几乎都是年岁已高的老艺人,很少有年轻一辈的人爱好这种表演艺术,不难想象这在几十年后的民间艺术状况。还有山西地方戏,已经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2个地方剧种变为了现在仅有的28个。因此,为了不让这些丰厚而独特的艺术遗产成为让人缅怀的历史,对于这种显而易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必须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二)艺术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现 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表里的关系。艺术教育中的“教育”本身就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是人生宇宙的真理、规律。在人与人之间表现为五伦十义,即“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人与人的关系应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长惠幼序、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关系为原则。思想、行为不违背自然规律,并把这种品德保持、发扬、增长就是“育”,久而久之会有所得,德者,得也。人与人的关系依止于“仁”,仁者爱人,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人,这种爱是“仁爱、博爱”,而非贪爱,这种博大而崇高的品质正是出自这样的文化背景的熏陶,这种品质可物化、外现于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加强民族传统艺术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传承传统艺术 不断更新中的高校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教学中创新思维的体现。高校艺术教育中教师具备上述基本素质才能更好地成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桥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不断创新,高校教师作为传统艺术的守护者任务更重。传承的质量也直接被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和其守护能力所影响。任何一个时代,文化的传承、交流与融汇过程,想要占优势,成主导,就必须显示出谁的包涵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