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粱梦诗歌的美学结构
黄亮梦诗集的第一版是陈光唐、杨青峰和陈晨编纂的《邯郸古迹诗集》。“只是一个实验手稿”。
一、 悲叹重美学
悲慨是中国诗学里较为古老的一个理论范畴, 中国古代的杰出之士在遭遇人生困苦及生命毁灭、社会动荡及生灵涂炭时, 积极思考, 希望能够完成拯救自我和社会的重大事业, 然又遭遇种种不测, 进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并郁积于胸的一种痛苦、愤恚的情感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本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情感。理性指的是救世的责任和使命。情感指的是面对个体生命之挫折和社会动荡之现实, 志不得伸的心灵体验。黄粱梦诗歌中具有悲慨特质的作品恰恰是对这一理性情感的审美表现。
首次使用悲慨美学范畴进行诗歌评论的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司空图用一首四言48字的古体诗概括了中国古代诗歌呈现出的“悲慨”美学范畴。其诗如下:大风卷水, 林木为摧。适苦欲死, 招憩不来。百岁如流, 富贵冷灰。大道日丧, 若为雄才。壮士拂剑, 浩然弥哀。萧萧落叶, 漏雨苍苔
总的说来:悲慨首先是一种以人的强烈内心情感为内核的美学结构, 这种美学结构具有催人泪下, 净化心灵的作用。其次, 悲慨的美学结构是悲剧表现, 即用诗歌的意象表现在社会人生中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重大矛盾, 它的终极指向是生命的灭亡和事业的衰落。其三, 这种事业的衰落和生命的灭亡不是一种悲观绝望而是一种值得赞美与讴歌的悲慨, 因为他们有轰轰烈烈的奋斗过程和生命长久于人间的渴望, 这种悲凉意绪, 触动到人的肺腑, 充满悲剧美的感染力。而黄粱梦诗歌继承了这一美学精神, 黄粱梦诗人群在“悲慨”这一美学范畴上走得更远。
二、 黄粱梦诗人群体美学结构及其品质
任何诗学形式都是有意味的形式, 黄粱梦的诗学艺术也不例外。从历时角度看, 黄粱梦诗人群体有着这样的共性:形式上呈现为三重结构, 包括梦境的勾勒、现实阐释和活体毁灭, 美学意味表现为绝色、充实、悲壮, 美学特质又呈现为相应的特点。
1. 黄粱梦诗人群的梦文化意识
黄粱梦诗歌的美学结构首先注重对心灵幻象即梦境的捕捉和渲染, 依托人生经历进行虚幻式的营造, 在这第一重结构中呈现为人生烂漫, 生命艳丽的绝色之美。所谓绝色之美, 就是从诸种梦境之中接受到的审美体验以及对美学意味的领悟:包括香喷喷的黄米饭、物我两忘的智慧、甘美的爱情、繁盛的事业、完美的婚姻、惬意的价值皈依。黄粱梦诗人群用他们的诗歌编织了一个梦的网络, 这个网络的核心是一枕黄粱, 沿着沈既济《枕中记》的情节内容, 我们可以找到网络的其它结点, 牵连出中国古代所有梦的典故。
黄粱梦诗歌涉及到的梦境有庄周之梦:“蝴蝶岂能知梦事, 蘧蘧飞堕晚花前”
黄粱梦诗人群将这些梦境全部纳入到自己用诗歌创造的审美境界之中, 在这些梦境中极大地满足了个体的愿想, 黄粱梦诗人群创造了无数个色彩斑斓, 光怪陆离的绝色世界, 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颤动和绝色绽放。这些人生失意的知识分子群体用文学的形式再现了生命历程中最现实、又最浪漫的绝色之美!
2. 婚姻需要的满足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黄粱梦诗歌美学的第二重结构就是对现实的阐释, 关注现实是每一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主体倾向, 在这一结构当中, 诗人对现实进行阐释, 包括衣食住行、爱情婚姻、事业地位等等, 并实现非现实人生对现实人生的美的补偿, 物质富足, 精神愉悦, 表现为一种充实之美。所谓充实之美就是在诗歌中以文学审美的形式实现三个层次的人生满足和补偿。第一层次是衣食住行。为生存需要的满足, “相对黄粱欲熟时”
第二层次是为爱和婚姻需要的满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婚姻是人生的重要环节, 男人的婚姻是男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婚姻的成功就是人生价值的部分实现。“只机房唱罢酒都寒, 梁尘动”虽然是陈维崧对卢生婚姻梦走向终结的描述,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卢生与清河望族崔氏的婚姻, 是那个时代的婚姻楷式。罗浮山下的邂逅, 临川四梦中的男女缱绻, 补充丰富了黄粱梦的婚姻内容, 梦中诸种境界是古代知识分子对情感婚姻的真诚诉求, 也是非现实界对现实人生的最朴素、最充实之补偿。
第三层次是为社会价值、社会地位需要的满足。在《枕中记》的世界里, 主角是男人, 男人生活在权力结构之中, 得到了权力就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找到了社会地位, 而权力的兑现主要表现在男人对功名事业的构建上。王安石的“邯郸四十余年梦, 相对黄粱欲熟时”“中年许国邯郸梦, 晚岁还家圹埌游”
3. 虚拟的梦人生活态度
黄粱梦诗歌美学既谈生又论死, 它的第三重美学结构就是以活体毁灭为结穴。抑郁而终、囹圄而死、刀兵之祸等诸种生命毁灭的形式, 对生命作出刻骨铭心的解释, 黄粱梦诗歌美学实现着对死亡的超越, 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生命体验, 这是对黄粱梦悲壮之美的深度开掘和震颤体验。所谓悲壮之美我们将它概括为“向死而生”:面对挫折却精神昂扬, 预知死亡而豪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