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198-2014中华大蟾蜍养殖规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150 B 52 安 徽 省 地 DB34 方 标 准 DB 34/T 2198—2014 中华大蟾蜍养殖规程 Regulation of Bufo gargarizans breeing technology 文稿版次选择 2014 - 11 - 25 发布 2014 - 12 - 25 实施 安徽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I DB34/T 2198—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旌德博仕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旌德博仕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旌德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芮龙燕、刘晓龙、王晓阁、秦明坚、王文铭。 1 DB34/T 2198—2014 中华大蟾蜍养殖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 规范化养殖的环境条件、繁殖、蝌蚪培育、幼蟾与 成蟾的饲养、越冬、饲料要求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中华大蟾蜍的池塘养殖, 其他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SC/T 1008 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中华大蟾蜍属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 俗称大蟾 蜍、癞肚子、癞蛤蟆。体型粗短;背面皮肤具瘰粒; 头部具骨质棱嵴;耳旁腺大; 瞳孔水平形; 舌端游 离无缺刻, 无颌齿和犁骨齿; 无肋骨, 肩带弧胸型。 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俄罗斯、朝鲜也有分布。 4 环境条件 4.1 场地选择 4.1.1 水源充足, 排灌方便,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4.1.2 自然环境僻静,交通便利。 2 DB34/T 2198—2014 4.1.3 符合 GB/T 18407.4 中 3.1 和 3.3 规定。 4.2 水质 4.2.1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 4.2.2 养殖池水质符合应符合 NY 5051 的规定。 4.3 土质 养殖场地的土质应符合 GB 15618 中 II 类土壤的规定。 4.4 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见表1。 表1 养殖设施 设施类别 池塘水面面积(m2 ) 长×宽(m) 陆地面积 水深(cm) 产卵池 200 20×10 约为水面面积的的二倍 25-30 孵化池 120 20×6 15-20 蝌蚪培育池 200 20×10 30-50 幼蟾饲养池 400 20×20 约为水面面积的的二倍 20-60 成蟾饲养池 800 20×40 约为水面面积的的二倍 20-60 种蟾饲养池 400 20×20 约为水面面积的的二倍 20-60 病蟾隔离治疗池 200 20×10 15-20 饵料间 30 m2 注1: 各池安装注水孔、排水孔和溢水孔, 各水孔口设立网眼较小的耐腐蚀的丝网; 注2: 防逃围网,一般高度为 1.5 m(地面高度), 入土深度 0.3~0.5 m。 注3: 表 1 设施以总养殖面积为 6670 m2 (10 亩),3000 只成蟾/667m2 设置。 4.5 养殖设施设置 养殖设施设置图见图1。 孵 孵 化 池 (120m2 ) 种 蟾 饲 养 池 ( 约 1334m2 ) 蝌 蚪 培 育 池(200m2 ) 病 蟾 隔 离 治疗池(约 200m2 ) 产卵池(约 667m2 ) 成 蟾 饲 养 池 ( 约 2668m2 ) 幼 蟾 饲 养 池 ( 约 1334m2 ) 饵料间(约 30m2 ) 图1 养殖设施设置 3 DB34/T 2198—2014 5 繁殖 5.1 种蟾来源 5.1.1 从本地经选育的种蟾或蝌蚪、幼蟾,经专门培育成的种蟾。 5.1.2 国家确认的良种场生产的蝌蚪、幼蟾, 经专门培育成种蟾。 5.1.3 近亲繁殖的后代不得留作种蟾。 5.2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