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效益分析
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水稻种植是农业、收入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推广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i) , 可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为此, 本研究在南京市六合区竹镇、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扬州市邗江区小纪镇开展了水稻-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的试验, 以期探讨水稻和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下的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 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小块式小块的引进
试验地设在位于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的江苏省农科院六合动物科学示范基地。试验水稻田长97.93 m、宽33.85 m, 稻田四周田埂的坡比为1∶3, 沿田四周2 m处挖宽4 m、深1.2 m的环沟, 田块中间挖宽1.5 m、深1 m的“井”字形深沟, 将稻田分成12个水系贯通的小块。改造后的田块水稻面积为2 320.6 m
1.2 捕获虾虾苗放养
试验虾苗来源于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的江苏省克氏原螯虾良种繁育基地。虾苗平均规格为3.12 g/尾。于5月19日晚放置地笼捕虾苗, 20日早上收地笼捕获虾苗放入网箱暂存, 下午16:00左右, 阳光照射变弱时, 将虾苗装箱启运。使用网筐盛放虾苗, 先在网筐中铺置黑色遮阳网, 放置轮叶褐藻、伊乐藻等水草, 再放入虾苗后层层堆放绑定并洒水, 保持虾体湿润。虾苗经过3 h的运输, 于夜间21:00到达目的地。投放虾苗时, 先在水边铺上网片, 让虾苗自然爬入水中, 共设置6个放养点。次日早上, 清点网片上的死虾数目, 计算虾苗的运输成活率为93.6%。
1.3 施用苏云金杆菌
在稻田中靠近田埂边选择一小块地, 于5月22日播种水稻 (品种为南粳506, 来自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育苗, 6月29日开始拔苗移栽。于7月9日、7月18日、8月12日施用尿素, 每次35 kg。根据水质状况适当施用有机肥, 主要为沼气液, 共4 t。分别于7月26日、8月16日、8月22日喷洒苏云金杆菌开展生物防治水稻害虫。10月19日收割水稻。
1.4 设置虾苗放养
每天分别于早上08:00和下午17:00投喂饲料, 下午饲料的投喂量为日投喂量的2/3。在水沟中设置投饵台, 共设置6个点, 饲料沿田埂边浅水区投放, 观察虾的活动、摄食情况, 及时调整饲料的投喂量。每天早晚巡田各1次, 检查防逃设施。根据水质状况及时加水、换水, 适时施用有机肥和尿素追肥。从虾苗放养开始, 每间隔10 d放置地笼捕出虾, 称重。10月以后, 捕获成虾上市。整个养殖过程中克氏原螯虾未出现病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克氏原螯虾养殖时间对克氏原螯虾质量的影响
从图1中可以看出, 3.12 g/尾左右的克氏原螯虾苗种投放后100 d内, 虾质量呈线性增长, 100 d后质量增长较少。以养殖时间为自变量 (x) , 克氏原螯虾质量为因变量 (y) 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克氏原螯虾质量达到最佳值时 (31.12 g/尾) 是在放养后104 d;质量达95%最佳值时 (29.52 g/尾) , 放养时间为98 d。由此可见, 苗种规格为3.12 g/尾的克氏原螯虾, 稻田养殖98 d后, 成虾规格达到29.52 g, 即可捕捞上市。
2.2 土地租约费的总体情况
试验从5月19日开始到10月19日结束, 计5个月。在成本计算方面, 土地租金和人工费用未做计算。总计投入成本5 448元, 产值10 836元, 利润为5 388元, 投入产出比为1∶1.99 (表1) 。进行水稻和克氏原螯虾的种养殖模式效益十分显著。
3 讨论
3.1 关于克氏原虾的生长速度
克氏原螯虾的生长速度受营养
3.2 关于水稻联合栽培模式的优势
克氏原螯虾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生物进入我国, 普遍认为克氏原螯虾能够取食水稻根系而直接影响水稻生长、筑穴会引起灌溉用水的流失及田埂破坏等
3.3 克氏原螯虾原则井改造,生长“林下”观察
稻虾轮作田块改造方面, 需要在田块四周2 m处挖宽4 m、深1.2 m的环沟 (一是预防克氏原螯虾在田埂上掘穴, 破坏田埂;二是构建克氏原螯虾的生活栖息环境) , 中间挖宽1.5 m、深1 m的“井”字形深沟, 水沟中栽植水草, 水草占水面积的60%~70%, 有利于克氏原螯虾取食、攀附蜕壳。水稻在5月底之前播种完毕, 生长到6月底进行栽秧, 到10月底前收割完毕。克氏原螯虾种苗在5月下旬需投苗完毕, 以保证克氏原螯虾的适宜生长周期, 促进克氏原螯虾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