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案后的推恩分置管理
一、 推恩令的本质
《谢恩诏书》是汉武帝为解决西汉王国问题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元朔二年 (前127) , 汉武帝正式采纳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 令各条上, 朕且临定其号名”
在推恩令下, 诸侯王国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允许支庶子弟在王国封地内建立侯国, 但侯国“别属汉郡”
对此问题, 前人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实行的外部形势, 即七国之乱后王国实力的削弱。如王夫之论曰
分藩国推恩封王之子弟为列侯, 决于主父偃, 而始于贾谊。谊之说至是而始雠, 时为之也。当谊之时, 侯王强, 天下初定, 吴楚皆深鸷骄悍而不听天子之裁制, 未能遽行也。武帝承七国败亡之余, 诸侯之气已熸…… (主父) 偃之说乃以乘时而有功。因此而知封建之必革而不可复也, 势已积而俟之一朝也。
王夫之认为推恩令与贾谊的“众建诸侯”之策异曲同工, 贾谊之策未能获得成功在于当时吴楚等诸侯王国实力的强大, 而七国之乱后“诸侯之气已熸”, 主父偃的推恩之策“乃以乘时而有功”。七国之乱及景帝时期的削藩政策固然使诸侯王国的实力有所削弱, 但从主父偃对武帝初年王国形势的分析———“今诸侯或连城数十, 地方千里, 缓则骄奢易为淫乱, 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二是政策本身满足了各方的利益诉求。如马端临曰:
主父偃之说, 即贾谊众建诸侯之遗意也。然众建则自上令而行之, 为俭为吝。推恩则本下情而行之, 为恕为仁。
马端临认为与贾谊“众建诸侯”之策不同, 推恩令并非“自上令而行之”, 而是“本下情而行之”。钱穆先生对此有进一步阐释:
诸侯之嫡长继为诸侯, 而其支庶亦各有觊觎侯位之心。有父母者同爱其子, 不愿专传重于嫡子, 而亲视其支庶为庶人。
所谓“下情”大致包括两点:一是王国支庶子弟怀有“觊觎侯位之心”, 迫切希望获封列侯;二是诸侯王不希望支庶子弟沦为庶民。主动执行推恩令, 既能满足王国支庶子弟获封列侯的利益诉求, 也成全了诸侯王怜悯支庶子弟的骨肉亲情, 由此“彼人人喜得所愿, 上以德施, 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但以上分析仅仅适用于推恩令实行的初期, 当各方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迅速幻灭之后, “实分其国”的本质便会暴露出来, 而具有非强制特征的推恩令也极有可能沦为一纸空文。元鼎五年 (前112) 武帝以列侯“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
如前文所述, 无论是支庶子弟的觊觎之心, 还是诸侯王的骨肉亲情, 两者皆以支庶子弟获封列侯、长享富贵作为割舍王国利益的先决条件。但“酎金案”暴露了推恩令的本质, 推恩分封的64位列侯瞬间丧失爵位、沦为庶民, 从王国划出的侯国领地也并入汉廷统辖的地方郡县, 各方的利益诉求转眼化为乌有。可以说, “酎金案”极大地加剧了捍卫王国利益与主动执行推恩分封之间的矛盾性。从具体情况来看, 自元朔二年到元鼎五年, 15年间大约有12个诸侯王国先后执行了推恩令, 推恩分封列侯达150多位;而自元鼎五年到武帝驾崩, 25年间推恩分封的列侯仅有7位
在“酎金案”加剧捍卫王国利益和执行推恩分封的矛盾背景下, 此后推恩令的实行过程势必较元鼎五年之前更具复杂性, 诸侯王国与汉廷的新一轮博弈也在所难免。然而在班固王朝“大一统”视野下的表述———“武帝施主父之册, 下推恩之令, 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不行黜陟, 而藩国自析”
二、 “金案”后的推恩封位
自元鼎五年“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
武帝之后, 推恩令继续施行, “自昭、宣迄于哀、平, 代有封建”
如表1所见, 诸侯王国在王位更迭之际执行推恩令的现象几乎贯穿于武帝之后的各个时期。为方便行文, 我们暂时将这类分封统称为“王位更迭分封”。下文试图进一步探讨“王位更迭分封”在同时期推恩分封中所占之比例。
《汉书·王子侯表》所列武帝之后的王子侯绝大多数属于推恩分封, 但也有例外, 主要涉及以郡县土地受封或国除之后再行分封等形式。如宣帝“本始元年中, 裂汉地, 尽以封广陵王胥四子”
如表2所示, 据《汉书·王子侯表》, 元鼎五年“酎金案”后共推恩分封列侯181位, 其中“王位更迭分封”78位, 约占43.1%。换言之, 在武帝“酎金案”后的推恩分封中, 有接近一半的列侯受封于王位更迭之际。
再来看“酎金案”之前的“王位更迭分封”。推恩令虽然正式下达于武帝元朔二年, 但正如学者所论, 推恩分封自元光五年 (前130) 已经开始
据《汉书·王子侯表》, 自元光五年到元鼎五年, 共计分封王子侯160位, 除10位列侯属于国除之后再行分封外, 其余150位皆为推恩分封, 其中元朔二年前13位, 元朔二年后137位。如表3所示, 元鼎五年之前的“王位更迭分封”仅有19位, 占推恩分封总数的12.7%。如果仅从推恩令正式下达的元朔二年算起, 属于“王位更迭分封”的仅有10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