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隋书经籍志序》看汉唐间档案的发展
《隋唐》开始采用雍正的官方记录、统计数据和文件。其《经籍志序》仅数百字, 但其中所蕴含的汉唐间档案发展状况一览无余, 足以为后世鉴戒。
一、 档案机构的受损与失耗
汉唐之间, 兵燹屡起, 南北对峙, 政权林立, “其中原则战争相寻, 干戈是务”, 北方历经魏晋易代、“八王之乱”及十六国之争, 南方则经东晋、宋、齐、梁、陈五朝替更, 兼并战争与各种天灾人祸造成档案典籍毁坏严重, 档案数量急剧下降, 频繁的政权更替, 严重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牛弘曾提出“五厄”论, 主要论及战乱引起的档案、书籍的五次灾难, 其中汉魏间居其三, 即:汉末献帝迁都时档案损毁、散失为第三厄, 永嘉乱时档案的大量损毁与散失为第四厄, 南朝梁末萧绎于外城焚毁大量档案为第五厄。牛弘书厄观的核心为兵燹之灾, 即战乱对档案典籍的大规模破坏, 但实际上, 汉唐间档案典籍的破坏一直贯穿其中, 远非此三厄, 只是以这三次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而已。据陈忠海《〈二十五史〉和〈资治通鉴〉记载档案损毁事例统计分析》统计, 《二十五史》中记载档案损毁事例114起, 其中仅魏晋南北朝时期34次, 占29.8%;战争损毁档案14次, 占魏晋南北朝损毁事例的41%。
前、后秦为十六国时期文教最为兴盛发达的政权, 但宋武帝刘裕入关时, 所收的后秦档案典籍也才只四千卷, 且质量不高。北魏建国即下令广收典籍,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又借书于齐, 以充实秘府档案。但北魏末年尔朱氏之乱, 档案又多所散失。“北齐迁邺, 颇更搜聚”, 非常重视档案收集。北周早年忙于征战, 对档案重视不够, 保定 (561—566) 初, 档案典籍只有八千余卷, 后来虽有增加, 也不过万卷左右。至周武帝平北齐 (577) , “先封书府”, 对档案的重视已远非昔比, 但因战乱所致, 成效不彰, “所加旧本, 纔至五千”。
二、 文件材料的变化
1. 初文:“纸墨不精,书皆以黄纸代之”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 纸张成本降低、质量提高, 为纸张的发展与普及创造了条件。至魏晋南北朝时, 纸张的原料及制作工艺都有了很大发展, 纸张开始广泛使用, 为文化的传播做好了物质准备。魏晋以来, 多次有“纸贵”之事发生, 说明纸张已广泛用于社会的书籍传抄, 文化借助纸张得到空前发展, 从而形成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新高潮。
东晋末年, 桓玄代晋自立, 404年颁布诏令禁止使用简牍:“古者无纸故用简, 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 皆以黄纸代之。”此为从政治上正式确认纸张的支配地位。桓玄虽很快覆灭, 但由于纸张廉价、原料广, 社会上使用已经普遍, 故纸张的支配地位仍得延续。
应该注意的是, 汉唐间频繁的战乱对经济、文化的破坏作用非常明显, 当时的图书档案所用纸墨受时代与经济条件所限, 质量普遍不高。义熙十三年 (417) , 刘裕灭后秦, 搜罗所得秦之图籍档案, “赤轴青纸, 文字古拙”;隋平陈所得图书档案, 多为陈宣帝陈顼太建 (569—582) 年间写就, “纸墨不精, 书亦拙恶”。宫廷藏书纸墨尚且不精, 可能与当时纸墨技术的较低水平有关。
从志序可知, 当时档案典籍很多为质量不高的青纸书写, 故为唐世诟病;除青纸外, 尚有布纸、黄纸、白纸等纸张。布纸质量应比青纸要高, 东晋时期虞预曾上书《请秘府布纸表》, 言明秘府中所存的大量布纸不适合书写御书, 请求将这些布纸给付著作吏用于书写皇帝起居注, 可见布纸虽非最好, 但亦属上乘。
黄纸应为当时纸张之最上乘。黄纸是用黄檗树皮的汁液浸染而成, 称作“入潢”或“潢染”。黄檗既可染色, 又可杀虫。东晋南朝的户籍分为黄籍、白籍, 即是以黄纸与白纸分别制成的户口籍册, 其中黄籍是普通民户的户籍, 白籍是北来侨民的籍册。作为公文用纸, 这些黄纸、白纸质量应该非常不错, 但黄籍作为国家税收的重要依据, 需要长期保存、使用, 质量应该比白纸更为精美。
2. 韦权墨为代表的早期墨
汉唐之间, 墨的生产技术日趋成熟, 松烟墨已出现并日渐发展。制作松烟墨的标志性人物是三国时魏大书法家韦诞, 他做的墨极负盛名, 传说他改进了墨的生产工艺和配料, 造出了“一点如漆”的佳墨, 人称“仲将墨”或“韦诞墨”;而保存于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合墨法”, 传说即是其制墨配方。
3. 档案文书的材质
汉唐间, 档案文书的装帧形式普遍采用卷轴式。卷轴源于帛书, 其特点是每卷档案文书的中间以木棍或其他材质的相似物做轴, 缣帛或纸绕轴卷起来。用于档案文书的卷轴, 其原料和颜色在发展中逐渐有所不同。东晋末年纸张取代简帛后, 卷轴装日益普遍。
卷轴的材质有很大不同。根据档案质量、阅读对象不同, 档案文书中卷轴的使用分为不同等级。如刘裕所得后秦档案为“赤轴”、“文字古拙”, 此卷轴应是木质涂红漆, 为唐人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