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01B 17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2186.4-2012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准则第4部分:细胞培养试验Microbial pesticide toxicological test guidelines--Part 4 : Cell culture study2012-06-06 发布2012-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 2186.4—2012前 言NY/T2186《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准则》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部分:急性经口毒性/致病性试验;-第2部分:急性经呼吸道毒性/致病性试验;-第3部分:急性注射毒性/致病性试验;-第4部分:细胞培养试验;-第5部分:亚慢性毒性/致病性试验;-第6部分:繁殖/生育影响试验。本部分为《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准则》的第4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丽英、陶传江、李敏、孟宇晰、闫艺舟、叶纪明。I
NY/T2186.4—2012微生物农药毒理学试验准则第4部分:细胞培养试验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细胞培养试验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本部分适用于为微生物农药登记而进行的细胞培养试验。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病毒毒性viraltoxicity病毒损伤或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不一定同时发生病毒的复制或感染。2. 2病毒感染性viralinfectivity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能力,或病毒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能力。2.3转化transformation病毒核酸引起的宿主细胞表型发生可检测的变化。2. 4最佳感染形态mostinfectiousform(MIF)病毒对易感细胞或机体发挥最大感染作用时的形态或制备物。对于非包涵体病毒,最佳感染形态为纯化的病毒,或从感染宿主中得到的纯化组织;对于包涵体病毒(如杆状病毒、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昆虫痘病毒等),细胞培养或机体注射的最佳感染形态是从细胞培养基或感染的血淋巴中获得的胞外病毒。通过自然途径(饲喂)感染易感昆虫宿主的最佳感染形态是病毒包涵体。2. 5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s(CPE)病毒感染引起的宿主细胞的任何损伤或破坏,包括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如细胞生长、贴壁、形态、核大小与形状、细胞生长过程(如大分子物质合成)等。3试验目的了解病毒类微生物农药感染哺乳动物细胞,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复制、转化以及产生毒性的相关信息。4试验方法4.1受试物使用最纯的MIF病毒进行试验。昆虫病毒的制备物不应含有昆虫血淋巴,除非已经确认血淋巴对所用的细胞培养物没有毒性。应在最适宜的宿主体系中(如细胞培养物,若不可能,则用宿主机体),采用最敏感的测试方法,进行接种体的滴定检测。在用模型体系进行试验时,对可用蚀斑法检测的病毒,1
NY/T2186.4—2012要求每个细胞最少用5个蚀斑形成单位(PFU)进行感染;对无法用蚀斑法检测的病毒,要求每个细胞用7XLDso单位进行感染。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必须提供相应的理由。4.2细胞推荐使用下列细胞:人类细胞系(如WI38)、原代培养细胞(如包皮细胞)、灵长类动物传代细胞系(如猴CV-1或BSC-1)和原代叙利亚地鼠胚胎((SHE)细胞(用于细胞转化试验)。评价某些特殊病毒本身具有的潜在效应,可选用其他细胞系,但需提供理由和依据。4.3毒性评价每个细胞系都要分别进行成斑率试验。方法为:选用30个平皿,分别接入约200个细胞,37℃培养24h。取10Ⅲ加入约1.0×106单位病毒,另取10Ⅲ加入相应的脊椎动物细胞培养液,其余10Ⅲ加人等体积无脊椎动物培养液。处理1h后,所有的培养血都用相应的脊椎动物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至未处理对照组的细胞集落至少为25个细胞/集落时停止。对所有培养血进行固定、染色,计数集落数。4.4感染性评价4.4.1培养生长中未汇合的细胞(25cm²培养血含约2.0×105个细胞)暴露于1.0×106单位病毒农药。对照组包括未处理的未汇合细胞对照和暴露于无病毒接种液的未汇合细胞对照。接种后7d和14d,进行细胞传代。4.4.2接种后,每天观察细胞病变情况,连续21d。4.4.3接种后第1d、2d、5d、7d、14d、21d,检测培养物中病毒含量:a)全部细胞或2.0×105个细胞的培养物,分别用三份平行样,检测病毒抗原和核酸;b)用适宜的易感宿主模型体系,检测从复制培养物得到的培养液中感染性病毒的含量。4.4.4病毒归宿及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的检测方法:a)蛋白质检测:推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斑点免疫吸附法和蛋白印迹免疫分析法(Western转膜)或其他类似的蛋白质检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B_T 5169-2017板胡.pdf
- NY_T 3174-2017水溶肥料 海藻酸含量的测定.pdf
- SNT 2206.4-2009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4部分:链球菌.pdf
- QB_T 1405-2014绿豆芽罐头.pdf
- SYT 6767-2009石油企业余热资源量测试与计算规范.pdf
- NY 5179-2002无公害食品 哈密瓜.pdf
- SJT 10519.03-1994塑料注射模零件 预杆固定板、垫板.pdf
- WS_T 651-2019医用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指示物评价要求.pdf
- QB 2692-2005110kV~330kV高压电缆纸.pdf
- SN_T 3730.5-2013食品及饲料中常见畜类品种的鉴定方法 第5部分:马成分检测 实时荧光PCR法.pdf
- SY 6549-2003复合射孔施工技术规程.pdf
- SN 1135.1-2002马铃薯癌肿病检疫鉴定方法.pdf
- SYT 4100-1995滩海工程测量技术规范.pdf
- SNT 1876-2007医学媒介生物标本采集、制作及保存规程.pdf
- QX_T 55-200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1部分:辐射观测.pdf
- SN 1150-2002南芥菜花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pdf
- SN_T 3581-2013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pdf
- SN_T 4868-2017寡鬃实蝇(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pdf
- WW_T 0076-2017文物保护利用规范 名人故居.pdf
- QB 1988-2007计时仪器的辐射发光规定.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