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思想渊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思想渊源 追溯近代文学的渊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探索与阐明。 首先是晚明以李卓吾为代表的左派王学。明代中叶的思想家王阳明,上承南宋陆象山的理论而大倡“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与程朱派理学相比,其学说重视个人思考,而反对盲从他人,所以王阳明有这样极其大胆的话,即: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这种思想,到了后来的李贽就有了进一步地发展,首先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待取之于孔子而后足也。他根据历史的发展提出一种无可驳辩的道理论: 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同时他又进一步提出时代是变化的,为是非的标准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孔子所说的是非标准,不能成为万世不变的标准。(《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所以他认为后人不应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说: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余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 (同上) 而这正是他要以自己之是非为是非,而评论古人写出的《藏书》一书的主要原因。 卓吾由于在思想上敢于破除偶像,凭自己的理智,去观察、思考、评价,所以对文学也有其个人独特的看法。他论文,主张在写作上要出于“童心”,也就是发自真心。他说: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童心说》 在这样理论指导下,必然他对当时王(世贞)、李(攀龙)的复古主义持否定态度。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认为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决不应持厚古而薄今的态度。他说: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西厢记》,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 (同上) 卓吾的思想与文学观,到他的学生袁中郎,有进一步的阐明和发展。 袁中郎名宏道,同他的大哥宗道、三弟中道,都是明万历年间的知名作者,因是公安人,故世称公安三袁。他们弟兄三人,都曾向李贽问学,受李贽影响最深,且最为李贽所器重的,即中郎。袁中道在《中郎先生行状》中,论到中郎自向卓吾问学后,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新阶段,他说: 先生既见龙湖,始知一向掇拾陈言,株守俗见,死于古人语下,一段精光,不得披露。 及见卓吾之后,境界同过去大有不同, 至是浩浩然,如鸿毛之遇顺风,巨鱼之纵大壑,能为心师,不师于心。能转古人,不为古转。复为语言,一一从胸襟流出。盖天盖地,如泉截急流,雷开蛰户,浸浸乎其未有涯也。 这充分说明中郎在卓吾的影响下,思想达到了一个如何新的高度。 中郎在师事卓吾之后,不久,即开展了对当时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领袖的后七子的复古运动的批判。他的理论的要点不外一下几个方面: 一 、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变了,作品就不能不变,所以处今日之时代,而因袭前人的作品是决写不好的。因此今日之时代。就应当写出能反映当前人情事态的作品来。他说: 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模古也,亦势也。……何也?人事物态有时而更,言语方言,有时而易,事今日之事,则亦文今日之文而已矣。 《与江进之》 所以他驳斥那帮标举“诗必盛唐”的复古派理论的荒谬道: 唐自有诗也,不必选体也。初、盛、中、晚自有诗也,不必初盛也。……今之君子,乃欲概天下而唐之,而且又以不唐病宋。夫既以不唐病宋矣,何不以不选病唐? 《与丘长孺》 接着他对复古派所提倡的诗歌创作应该遵循的规律“格调说”加以嘲讽,认为: 其高者为格调所缚,如杀翮之鸟,欲飞不得。而其卑者,剽窃影响,如老妪之傅粉,其能独抒己见,信口而言,寄口于腕者,余所见,盖无几也。

文档评论(0)

131****34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