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运用敛法治疗难治病证验案二则.docxVIP

杨氏运用敛法治疗难治病证验案二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氏运用敛法治疗难治病证验案二则 中医治疗难治疾病的特点有一定的特点。在“久病多瘀”“久病多虚”“怪病多痰湿”的理论指导下, “祛瘀”“补虚”“蠲痰”等法已成为治疗多种顽症痼疾的几项颇具力度的法则, 一直相传沿袭。笔者通过跟随杨老临床抄方, 整理杨氏的学术经验和临床揣摩, 体会到敛法在许多经久不愈的难治病证治疗中,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现就杨氏运用敛法治疗难治病证的验案例举一二, 分述于后。 1 胃粘膜巨大典型合并症 皮某, 男, 62岁。于1991年7月26日来诊。主诉:因下肢浮肿5年, 加重3年, 于1991年4月16日入院。患者有胃脘部胀滞不适及慢性泄泻史40年, 1979年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 平时每日饮白酒150g, 近5年出现下肢浮肿, 先后在各级医院住院治疗, 诊为“肝硬化”“低蛋白血症”, 均予对症处理。1990年下半年在上海某医院住院诊断为低蛋白血症:①蛋白丢失性胃肠病;②Menetrier病 (巨大胃粘膜肥厚症) 。经每周输注1~2次白蛋白, 支持疗法及抑制胃液分泌药物治疗后浮肿有好转, 来本院作中西医结合进一步治疗。入院后检查:血清总蛋白31g/升 (3.1g%) , A/G为13g/18g, 乙肝三系阴性, 谷氨酰转肽酶35单位/升。胃镜检查:整个胃腔粘液较多, 粘膜皱襞粗大, 胃液内蛋白含量增高 (8.2g%双缩脲法) , 提示:十二指肠球部炎, 慢性肥厚性胃炎。胃肠造影示:胃粘膜巨大肥厚症。B超示:胃巨襞症。经应用西药法莫替丁、645—2和每周1~2次白蛋白输注支持疗法, 以及中药益气养血滋阴利水剂等治疗3月余, 病情依然, 而请会诊。诊查:面色苍白轻浮, 两下肢浮肿至小腿部, 口干欲饮。大便烂, 日行2次;舌质略红, 苔薄白, 脉细。血清总蛋白27g/L。辨证:脾气虚弱, 中阳不振。气虚不能摄纳, 阳虚不能化气, 气不化水, 水邪泛滥, 水湿停滞, 郁久化热。中医诊断:水肿 (阴水) , 气阴两虚。西医诊断:低蛋白血症, 胃肠蛋白丢失综合征。治宜补气益脾、敛固塞流, 佐以清化。药用黄芪20g, 煨益智仁12g, 怀山药30g, 煨诃子12g, 赤石脂30g, 煨肉果15g, 乌贼骨30g, 浙贝母30g, 炒白芍15g, 白及粉3g, 川连3g, 吴茱萸1g, 蒲公英30g, 川厚朴12g, 焦楂曲9g。嘱停服法莫替丁、654-2, 停止输注白蛋白及支链氨基酸、脂肪乳剂、能量合剂等。二诊:服上药14剂及停用西药后, 口干消除, 大便成形, 两下肢仍浮肿。上方去焦楂曲、贝母, 黄连改4g, 加无花果12g, 薏苡仁30g, 猪苓15g, 茯苓15g, 广木香9g。三诊:续服上药14剂后, 纳便均正常, 两下肢浮肿亦趋退, 肿至踝上部, 前方去蒲公英、木香、怀山药, 加甘草4g, 生白术12g, 丹参30g。四诊:又续服14剂后, 两下肢肿至踝部, 舌质淡红、苔薄, 脉细, 前方去薏苡仁、煨肉果, 加当归、黄明胶。药用黄芪30g, 炒当归9g, 炒丹参30g, 煨诃子12g, 赤石脂30g, 益智仁12g, 猪茯苓15g, 无花果15g, 炒白芍12g, 黄明胶 (另包烊煎熬) 12g, 炒陈皮9g, 厚朴12g, 川连4g, 白及粉 (吞) 3g, 生楂肉15g。五诊:续7剂, 病情稳定, 但踝以下仍有水肿, 未尽退, 予加别直参另煎, 每日3g, 川桂枝6g, 加强益气温通。六诊:又续14剂, 两下肢浮肿尽消, 前方去桂枝, 继服1个月, 两下肢未再浮肿。会诊后共服药2月余, 使双下肢浮肿已5载之顽疾, 在停止输注白蛋白等药情况下告愈, 出院时血清总蛋白40g/L (4.0g%) , 出院带药续进缓图, 随访近1年, 患者精神好转, 面色渐红润, 纳便如常, 两下肢均无浮肿。 按 引起水肿之病因较多, 但不外乎阳水、阴水两大类。本案虽属阴水范畴, 然与常见之阴水又有不同之处。杨氏善于审证求因, 融会现代医学来认识该罕见病的病理, 将西医之因胃粘膜过度增生, 大量白蛋白自巨大肥厚的胃粘膜外漏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所导致的水肿, 与中医气虚不能摄纳之理论结合起来, 从局部微观和整体宏观上作统一综合分析, 以益气敛塞之变法配合活血温通药治愈难治性水肿, 这种广开思源、别具一格的辨证思路可为医者所借鉴。 2 胃肠功能现行 包某, 女, 79岁。患高血压、冠心病20余年。近因记忆力障碍1周入院。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 较长时间运用了大量广谱抗生素, 但当肺部感染控制之时, 却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先后曾用香连丸、菌痢冲剂及苦寒清热化湿之剂, 病情未见好转, 大便每日4~5次, 恶心呕吐、水谷难入。诊见:患者精神萎靡, 口干少津, 唇舌糜烂, 小便短赤;舌质红绛, 光剥无苔;脉象细数无力。大便常规检查: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