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来入侵害虫栗山天牛的危害与防治.docxVIP

中国外来入侵害虫栗山天牛的危害与防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外来入侵害虫栗山天牛的危害与防治 灵山天主教属于鞘科、天竺葵和山羊科。它是中国近距离以外入侵的主要有害昆虫之一,主要通过风、雨、人工活动(如木材运输、木材包装等)而传播。栗山天牛发生在天然柞树林内,属活立木蛀干害虫,除成虫期补充营养和产卵时在林内,其余时间均生活在树干木质部里,危害时间长达1 000 d左右。它具有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危害周期长等特点,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栗山天牛大发生时,常常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不仅给林业生产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更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损失。本文对栗山天牛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预测预报方面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其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分布和损害 1.1 宁省宽罐县对昆虫分布的认识 栗山天牛原产地在日木,朝鲜和前苏联也有分布,1992年作为外来物种入侵辽宁省宽甸县,在国内最早见于《中国经济昆虫志》上的记载,记录该虫分布在我国的吉林、河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台湾。目前除以上省份外,辽宁、内蒙、黑龙江、海南、上海、陕西、江苏、云南、贵州、湖北等地也有分布报道。 1.2 资源分布及危害情况 辽宁省是目前栗山天牛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有6市(丹东、本溪、抚顺、鞍山、锦州、葫芦岛)15县发生栗山天牛,面积为10万hm2。丹东市宽甸县的发生面积就达5.5万hm2,占了全省发生面积1/2以上,危害最为严重,平均受害株率达35%。栗山天牛对柞树造成大规模危害始于90年代初期,宽甸县1992年发现危害,1993年全县调查,危害总面积1.1万hm2,占柞树总面积的4.2%,1998年调查,危害总面积上升至5.46万hm2,占柞树总面积26.9%。吉林省于1993年首先在集安市采伐柞木中发现该虫危害,1996~1997年调查,该虫发生面积1.4万hm2,1997年后,栗山天牛又在该省的辉南县、梅河口市、东丰县、蛟河市、舒兰市和磐石市相继发生危害,至2004年,全省总发生面积约2万hm2。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该虫在天然次生林中发生危害,到2003年11份发生面积已经扩大到0.2万hm2左右。除以上3个发生最为严重省份外,在浙江的杭州、奉化、平阳、永康、兰溪等地发现该虫危害柑桔树;在福建的南平、闽侯、福州、厦门发现该虫危害桑树;在海南发现该虫危害柚树;在河北、贵州、江西和山东发现该虫危害板栗,但都未像辽、吉、内蒙三省区那样形成严重的危害。 1.3 各树种的树高、树宽 该虫寄主植物有锥栗、板栗、蒙古栎、辽东栎、栓皮栎、麻栎、青冈栎、乌冈栎、槲栎、尖柞、桑袍树、米储、千金榆、光叶榉、桑树、无花果、橡树、肉桂、卫矛、水曲柳、柑桔及柚树等。在辽宁、吉林和内蒙造成大面积成灾的主要树种为蒙古栎和辽东栎,尚未发现该虫危害天然次生林中的红松、油松、山杨、桦树、山杏等柞树混交林组成树种。 2 生物学特征 2.1 服装特征 2.1.1 繁殖生物学及特点 体黑色至黑褐色,鞘翅被有黄色至棕黄色短绒毛,体型较大,约40~60 mm。头比前胸略小,向前倾斜,下颚顶端节末端钝圆,复眼小眼面较粗大,触角与复眼之间有一条深沟延长到头顶,在头顶深凹。触角鞭状黑色,10节,第1节粗大,呈圆筒状,第2节最小,第3节最长,约等于第4、5节之和,第6节至第10节呈棒状,每节端部粗大。雌虫触角短于或等于体长,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1.5倍。前胸背板具不规则横皱纹,两侧较圆有皱纹,但无侧刺突,前胸腹板凸片宽阔,中胸背板发音区无中央纵纹。鞘翅两侧缘近于平行,端缘呈圆弧形,内缘角生尖刺。 2.1.2 卵 长椭圆形,长4~5 mm,宽2~2.5 mm。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桔黄色,卵端部具疣状凸起。 2.1.3 背腹回采血小板的形状 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65~70 mm,前胸宽12~15 mm,背板浅黄色,头红褐色,上唇扁圆形,棕褐色,被红褐色短毛,前胸背板前缘具两个并列的淡黄色“凹”字形纹,第1节至第7节背腹两面各具步泡突一个,背面步泡突中央具1条短纵沟,腹面具1条横沟。 2.1.4 像蛹 乳白色,体长60~65 mm。裸蛹,纺锤形,头部略倾于前胸下,触角呈发条状,由两侧卷起于腹面,翅超过腹部第2节,腹部可见7节。 2.2 越冬和产卵 目前己基本研究清楚了栗山天牛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该虫在吉林的集安和辽宁的宽甸地区3年发生1代,跨越4个年度;河北4年1代;河南、江西3年1代;台湾1年1代,以幼虫在柞树主干、大侧枝内蛀食为害越冬,危害期长达3年之久。宽甸地区成虫6月末开始出现啃食树皮,靠吸食树液补充营养,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7月上旬开始产卵,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中旬为产卵末期;7月下旬开始孵化,8月上旬为孵化盛期,8月下旬为孵化末期。当年孵化的幼虫蜕皮1~2次,到10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