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安史补考
至于杜杜州(今陕西扶余县)的混乱,《古唐朝》没有提及。新唐书的传记只是“会禄山乱,皇帝入蜀,福游三川”。肃宗立, 自州羸服欲奔行在, 为贼所得。”寥寥数语, 关于杜甫州避乱之时间、路线及奔赴灵武之时间均语焉不详。后人关于杜甫之注本、传记众多, 对杜甫在陇东、蜀中之行迹研究倍加详细, 但有关州避乱一事却颇多疏误。本文拟对此问题略陈固陋, 期收抛砖引玉之功, 其中不妥处, 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一 关于白水县、华原及回朝邑县的地理位置、经济关系
关于杜甫在三川避乱之行踪, 还要从当时的军事形势入手进行分析。《资治通鉴》载:“ (玄宗天宝十五年六月) 辛卯 (九日) , (崔) 乾进攻潼关, 克之。……潼关既败, 于是河东、华阴、冯翊、上洛防御使皆弃郡走, 所在守兵皆散。”①杜甫时在白水依舅崔氏, 作有《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潼关失守, 关中震动, 附近郡守皆弃城而逃, 杜甫也当于是日 (六月九日) 稍后携家小远赴州。杜甫作于次年的《彭衙行》云:“忆昔避贼初, 北走经艰险。夜深彭衙道, 月照白水山。”说明在晚上也要忙着赶路, 可见当时仓促而行的情状。
但杜甫北行路线却颇有疑问。黄鹤注曰:“公自白水西北至华原, 又自华原北至坊, 复自坊北至乎。”②此说当依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诗开首两句即云:“我经华原来, 不复见平陆。”《杜诗详注》注《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北上唯土山”引《元和郡县图志》云:“土门山, 在华原县东南四里。”③所说更是牵强附会。后人注杜也多有所从, 如朱鹤龄、宋开玉就从此说④。但白水在华原 (今陕西耀县) 之东北, 杜甫于避乱之中自不可能返向东南行, 舍近求远而于叛军更近。事实上, 从白水至州就有直达的道路。《读史方舆纪要》载, 白水县秦山, “县西北五十里, 连亘绵远, 道通、延、环、庆。其断处为暗门, 最险隘”⑤。李辅斌《唐代陕北和鄂尔多斯地区的交通》标示离白水不远之澄城便有直通坊州、州之路①;且白水与澄城之间并无高山大河阻挡, 故而杜甫当从白水而直趋坊州。莫砺锋《杜甫评传》和卢国琛《杜甫诗醇》所附之《杜甫行踪示意图》均正确地标示出了杜甫此次北行的路线, 惜乎未作详细说明。认为杜甫从白水绕经华原而北上坊州者, 大概误解了杜诗“我经华原来, 不复见平陆”两句。此处的华原并非关内道所辖京兆府之华原县, 事实上它应该是同州府另一地名, 用以泛指杜甫避乱来时之方位。
关于此华原, 《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均未见明确记载, 但地名有其内在的文化传承, 具有稳定性, 故而后世的相关记载可资考订。《万历续朝邑县志》云:“华原山, 邑城在焉。”②《读史方舆纪要》朝邑县条云:“华原山, 在县西门外。志云:绕城西而北, 以绝于河。”③《康熙朝邑县后志》曰:“华原山, 一名朝阪, 自县西南绕城西而北六十里, 绝于河。邑人刘星柱云:‘有人于地中得古碑, 乃华原也。’世称华源疑误。”④据以上明清地理志书载, 朝邑县有华原山, 亦有华原, 可惜唐宋时的方志均失载, 前人所立碑石也掩埋不见, 以致难见天日, 后人也疑而不信。但《关中胜迹图志》朝邑条引《府志》云:“洛水浩荡于前, 华原崚嶒于后。”⑤《同州府志》云:“牛知府斗墓, 在县西华原北建安堡西南隅。韩恭简邦奇墓, 在朝邑县西华原南, 嘉靖中敕葬。”⑥可证华原在朝邑县⑦。如从当地地形来推测, 从朝邑往北之澄城、白水必有许多原。据《读史方舆纪要》所载, 澄城南五十里有临高原, 韩城南二十里有韩原⑧, 而唐代由于人口相对稀少, 许多原还不至于像后世那样被切割得支离破碎⑨, 故而华原山之北的华原面积应该不小。且玩味《三川观水涨二十韵》诗意, 紧承“华原”句后的是“不复见平陆”, 是“北上唯土山, 连天走穷谷”, 诗中显然是以“平陆”与“土山”、“穷谷”相对举, 乃是就当地一般地貌而言。用华原来代称避乱之前所住之同州是完全可能的, 就像杜甫有“往者胡作逆, 乾坤沸嗷嗷。吾客左冯翊, 尔家同遁逃”的诗句, 有时拿冯翊郡来泛指自己所居住的白水一样⑩。而关于土门之解释, 施鸿保所说良是?。次年, 杜甫有回忆这次避乱的《彭衙行》, 《太平寰宇记》曰:“彭衙故城, 在今县 (白水县) 东北六十里, 有故城。”?也可证杜甫此行是直接从白水、彭衙、坊州、州往东北方向而行, 不会折而西南绕道京兆府之华原县。
杜甫三川避乱是惊闻潼关失守而仓促成行, 且拖家带口, 又无骡马代步, 故而速度极慢, 《彭衙行》云:
忆昔避贼初, 北走经险艰。夜深彭衙道, 月照白水山。尽室久徒步, 逢人多厚颜。参差谷鸟鸣, 不见游子还。痴女饥咬我, 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 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 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 泥泞相牵攀。既无御雨备, 径滑衣又寒。有时经契阔, 竟日数里间。野果充糇粮, 卑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