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泥料嬗变历史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宜兴紫砂泥料嬗变历史研究* ? ? 何嘉忆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西安 710100) 1 宜兴紫砂泥料嬗变历史进程 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地处江苏省西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全市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 m;东部为太湖渎区,适宜种植各种蔬菜;北部和西部分别为平原区和低洼圩区,是宜兴粮油主要产地[1]。从地质角度看,作为宜兴境内紫砂产业中心的丁蜀镇位于莫干山余脉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交界处。从泥盆纪开始,受到海西运动的影响,宜兴山丘地区露出大面积泥盆纪五通群地层,其中存在着大量优质陶土矿,其与太湖沿岸沉积的大量含铁质的土骨构成了宜兴紫砂重要的本土原料,由于是在宜兴市境内开采,也称作“本山泥”[2]。 与丰富的陶土资源相对应,宜兴市境内较为平缓的莫干山余脉为紫砂行业的烧制工艺提供了完备的条件。一方面,平缓的山脉能够让烧制紫砂的土窑依山而建。宜兴境内山脉倾角不大,其中陶土主要产区黄龙山和南山的倾角为10°~20°,香山的倾角为6°[3];另一方面,山脉中丰富的毛竹、林木、煤炭资源为陶瓷烧制提供了充足的燃料。截止2020年5月,宜兴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1.29%,拥有林地面积70余万亩,林木覆盖面积80余万亩。而明清代林木面积不可细考。 1.1 明清时期泥料行业状况 明清时期的泥料开采主要依仗于露天开采和坑道开采。露天开采,在当时被称为“明掘”。该方式开采的陶土离地面比较近,一般只需要掘去表面数米的土层便可得到;另一种方式是坑道开采,不同于当今的机械化生产,明清时期的挖掘方法是“宕口”挖掘方式。“宕”即洞,挖进3~5尺(1 m 多)就需用就地的黄石块搭圈,以拱圈支撑,凡挖进1~2 m 就需以石砌拱,以防塌方,挖洞不能太阔,约一米多,通道窄处要侧着进出,高度一般只有一人多高,泥料开采过程中只能通过人力进行掘进和运输,效率极低。以宜兴市紫砂主要产区宜兴丁山北郊为例[13],如果挖到地下水且排水困难时,只能放弃该宕口的挖掘工作,这就进一步加深了挖掘低效的现状。 明清时期的泥料练治,据《阳羡名陶录》和《阳羡名壶系》[4~5]记载,明代宜兴本山紫砂泥的种类就已经名目繁多,具体有朱泥、天青泥、老泥、澹红泥、浅黄泥、密口泥等。上述泥种都是从宜兴本土山脉中开采而出,通过纯手工的冶炼和捏制形成原始泥料,泥料手工冶炼业在清朝达到顶峰[6]。 明清时期的泥料买卖未能形成大规模的市场,大多是紫砂艺人与陶手间私下进行交易。泥料交易主要是宜兴丁山产的本山泥。 1.2 近代泥料行业状况 2000年左右,宜兴紫砂陶土资源开采向市场开放,由于政策的滞后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行业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差,导致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局面产生:原国营陶瓷公司业务上归江苏省轻工业厅管理,行政由宜兴市当地政府管理,而与之相对的,乡镇企业和市场中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自主[2]。名义上宜兴市矿业开发管理办公室对资源开采进行管理,但由于当时管理制度存在缺漏,相应的税费未能从紫砂陶土资源开采中征收到,因而资源开采补偿费未能落实。 紫砂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形成了庞大产业集群的宜兴紫砂陶土开采业在给宜兴市带来可观经济效应的同时,在缺乏科学管理的情况下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滥开滥采的现象屡禁不止。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宜兴市黄龙山紫砂矿,部分开发商不按山脉脉理、原矿信息储存量进行合理挖掘,该毁灭性开采行为对黄龙山紫砂泥储有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出于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考量,2006年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相关内容规定对宜兴紫砂矿暂时停止开采。 据《江苏省志·人口志》记载,“宜兴的丁蜀镇有优质陶土,所产陶器在春秋时就被范蠡作为经商的主要货种,可见规模之盛”[7],江苏省内绝大部分陶土资源集散在宜兴境内,而在政策性封矿后,随着紫砂行业的产值逐年减少,宜兴市当地政府忽略了对紫砂相关产业的关注与保护,造成了相关产业原料不足、发展前景不明、没有政策支持的困境。 表1 江苏省陶土矿储量平衡表[7](万t) 近代紫砂买卖以大规模的市场化交易为特征,也有少数陶手手工练泥并将所练泥料私下售卖给客户。泥料交易主体大部分是本山泥,也有一小部分是江西、浙江等地产的外山泥。 1.3 政策性解除封矿后泥料行业状况 2010年6 月底,江苏省宜兴市对外宣布,解除2005年发布的紫砂矿“禁采令”,恢复开采。由政府主导,实行保护性有方案性的限制开采。但是由于开采量较少,供小于求,本山泥的价格飞涨。在这种原料短缺的情况下,日益高涨的对紫砂制品的需求倒逼一些紫砂艺人诉诸不正当的手段:一是拼配泥,二是化工泥。 所谓拼配泥,即调和泥。紫砂泥的拼配工艺是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泥料组合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