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穴施治规律与新穴针灸学分类预测
根据经络循环的特点和针灸分布规律,作者对新的经络进行了科学预测,认为至少有27个经络点必须进行开发,并基本总结了新穴位的位置(见本杂志第5期)。为了使所预测的新穴能够开展实验室研究与临床验证,本文再从经穴主治规律,对27个新穴主治进行预测,同时对新穴的针灸要求提出建议,并为新穴初步命名。
新穴治经基于经穴的经穴治理能力
鉴于杨甲三主编的《输穴学》和邱茂良主编的《针灸学》系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有一定的权威性,影响面也较大,我们主要依据二书内容,并参考《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千金方》、《中医学》(杨医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436-495)等书,对经穴主治进行研究,发现有如下规律。
1.具有主治局部与邻近组织病变的作用,经对360经穴(乳中穴无主治作用,故除外)主治统计发现,具有局部与邻近组织病变主治作用的经穴有341穴,占经穴总数的94.7%,特别是胸、腹、背等躯干部,面部的经穴,此规律尤其明显。有19穴无局部及邻近组织病变的治疗作用,占经穴总数的5.3%。这19穴是:商阳、二间、少泽、隐白、大都、地机、少冲、阴郄、至阴、足通谷、束骨、水泉、郄门、劳宫、中冲、关冲、大敦、中都、阴包等。基本上分布在肘膝以下,多数在腕踝以下,尤其是指趾端、甲旁穴。此作为新穴主治预测依据之一(简称Y1,下同)。
2.具有分经主治作用各经经穴具有其主治共性与特点,如肺经穴基本主治肺、支气管、咽喉病;心经穴基本主治心、神志病,以及经穴所在经脉其他病变等,此即经穴的分经主治作用,因其内容在《腧穴学》等教材中有记载,此不赘述,并作为新穴主治预测依据之二(Y2)。
值得提出的是,经对经穴主治作用统计分析发现,经穴主治并不均符合所谓“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传统认识。以经穴主治经脉体表主要循行部位病变论,仅有134穴具有循经治疗作用,即这些穴位主治可循经跨越一个大关节(肘、腕、膝、踝等)以上的体表部位病变,占经穴总数的37.2%;其余226穴,占经穴总数的62.8%,则对经循体表病变的主治不超过一个大关节。此外,有分属6条经脉的7个经穴主治的体表病变不属于其经循行部位。如肺经列缺穴治阴茎痛,胃经条口穴治臂痛,心经灵道穴治足跗痛,小肠经腕骨治胁痛,养老治急性腰疼,膀胱经附分治肘臂麻木不仁,胆经浮白治臂痛等。以十二正经共计309穴主治经脉所属内脏病变统计发现,可主治所属内脏病变的穴位为148穴,占总数的48%(148/309);无此作用的为161穴,占总数的52%(161/309);其中全部经穴均可主治该经所属内脏病变的为肺经、心包经。全部经穴均不主治所属内脏病变的为小肠经。多数经穴可主治本经所属内脏病变的有:脾经16/21、(主治穴数/该经总穴数,下同),心经8/9、肾经23/27。多数穴不能主治本经所属脏腑病变的是:膀胱经49/67 (不主治穴数/该经总数,下同)、胆经25/44、大肠经12/20、三焦经18/23,而胃经与肝经主治与不主治本经所属脏腑病变的穴数基本相同,分别是24/21、7/7 (主治穴数/不主治穴数)。上述反映出经穴全部或多数穴主治本经所属内脏病变的多为阴经,反之为阳经。可见“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提法值得商榷。对于以上经穴主治规律,在新穴主治预测时,将参考新穴同经与不同经的邻穴主治进行处理,并作为新穴主治的预测依据之三(Y3)。
3.具有分区段主治作用经对十四经经穴主治比较分析,发现每经经穴主治可分为几个区段,不同的区段有各自的主治共性与特点。如肾经可分为4个经穴主治区段:俞府—步廊主治胸、肺部病变为主,兼及腹部、胃的病变,但无心脏病变主治作用;幽门—中柱,主治腹部、肠道病变为主,兼及妇人不孕,月经不调等:四满—横骨,主治前阴与妇科病变,前阴病变又以男子生殖病为主;阴谷以下穴主治头面、胸、神志、前阴、妇科病等,较其他区段主治多而复杂。其他各经分区段详细情况在有关新穴主治预测中列出,限于篇幅,此处从略。在同一区段中,穴位越邻近,主治越近似,而在不同区段之间的经穴,则越邻近,主治差异相对越明显,此为新穴主治预测依据之四(Y4)
4.具有分部主治作用位于人体相同部位的经穴往往有相似的主治内容,此即经穴的分部主治作用。其与经穴的局部与邻近组织病变主治规律不同的是,后者指的是某一穴主治范围,主治的是该穴所在及邻近部位的病变,而分部主治作用则不仅局部及邻近部位病变,还包括其他部位或/及全身病变。如下肢足后跟、足外侧部穴可主治头、项、背、腰、眼、神志、发热病等。分部主治与分区段主治不同的是:分部主治不分经脉,是以穴位所在人体某部位而言,如凡在胸膺部则基本可主治胸、肺、心病。但因经穴主治的多样性与分经性,分部主治规律并不能概其全。经穴的分区段主治作用则仅指某一条经脉上某区段经穴而言,其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