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病害的抑菌活性及田间药效.docxVIP

菊科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病害的抑菌活性及田间药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菊科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病害的抑菌活性及田间药效 从植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是当前创造新农药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中国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疾病的综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菊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其次生物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均居植物界首位,总计30余类,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天然化合物类型,并涉及各类杀菌物质。目前,关于菊科植物杀虫作用研究较多且深入,但关于其杀菌活性的研究较少。我国西北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以上,地形复杂,植物种类多而独特,是寻找植物源生物活性物质的理想场所。张兴等曾对该区500种以上植物的杀虫作用做过较为深入地研究,为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李玉平等曾报道了25种菊科植物的离体抑菌活性,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25种菊科植物的丙酮提取物对3种重要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活体抑菌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植物的样品 1.1.1 心时间1994年 试验所用植物样品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于1999年采自甘肃张掖、陕西秦岭等地。经阴干(大花金挖耳、蓼子朴)或烘干(60 ℃)后粉碎,过孔径494 μm筛,后置于-30 ℃冰箱中保存备用。样品名录详见表1。 1.1.2 提取时间的确定 粉碎的植物样品各20 g,室温下用丙酮冷浸振荡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3,2,1 d,合并滤液,浓缩至1 g/mL,移装于20 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塞封口,于冰箱(0~4 ℃)冷存备用。 1.2 病料及药剂 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Pers et Tris),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Schr)和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DC)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提供。 小麦(Tirticum aestivumL.)(陕225,感白粉病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院提供。 1.3 病原菌、刑罚执行测定 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采用黄瓜子叶法,供试药液质量浓度为0.1 g/mL;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采用苹果组织法,供试药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小麦白粉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采用盆栽试验法,供试药液质量浓度为0.1 g/mL。其中苹果组织法是将苹果切片(厚度约0.5 cm,直径约3 cm)后,放置菌饼(苹果炭疽病菌),72 h后观察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物酶抑制试验 表2表明,在测试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中发现,蓼子朴、天明精、大花金挖耳、大刺儿菜、旋覆花等16种植物样品的抑制浸染率(侵入病组织率)达到60%以上,其中效果达到80%以上的有蓼子朴、苦蒿、菊芋、大籽蒿、旋覆花和小花鬼针草等6种植物。在测定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菌作用时,大花金挖耳、旋覆花和猪毛蒿3种植物样品的抑制侵染率在60%以上。 2.2 小麦粉植物样品 供试植物样品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差异很大。从表3可知:对小麦白粉病有50%以上保护作用的有大花金挖耳、蓼子朴、臭蒿、苍耳、旋覆花、大刺儿菜等6种植物样品;对小麦白粉病有50%以上治疗作用的有大花金挖耳、蓼子朴、天明精、臭蒿、苍耳、旋覆花、羽裂华蟹甲草、大籽蒿、顶羽菊等9种植物样品;而大花金挖耳、蓼子朴、臭蒿、苍耳、旋覆花等5种植物样品均兼有两种作用,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3 本研究的学术意义 (1)结合离体生物活性测定的结果可以看出,菊科植物有广泛的杀菌活性,同属植物有相似的杀菌活性。旋覆花属的蓼子朴和旋覆花以及天明精属的大花金挖耳和天明精4种植物样品,在整个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杀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离体及活体生物活性测定证实,菊科植物在系统分类中所处的进化位置确与菊科植物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有关。笔者选用的15属25种菊科植物除了蒙山莴苣和千里光外,其他23种植物样品对至少1种供试菌有60%以上的抑制作用,这与其几乎含有各种成分的杀菌活性物质有关;另外,也证实了同属植物有相似的杀菌活性,这与同属植物具有相似的酶系统而产生相似的化学成分有关。因此,应用菊科植物在植物化学分类中的地位,可以指导更好地开发利用菊科植物资源。 (2)活体生物活性测定是研究杀菌剂的有效方法,它克服了离体条件下对病菌菌丝或孢子无效而在活体条件下有效的化合物的漏筛。其中的盆栽试验法更接近于大田试验情况,所得资料对指导生产实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当前的杀菌剂研究中很受重视。离体试验法反映的是药剂对病原生物的直接毒力大小,盆栽试验反映的是药剂在活体及一定环境条件下的效力大小。有些杀菌剂应用离体测定有效,活体测定无效,如猪毛蒿,这可能是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得的仅是药剂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盆栽试验中,则主要是药剂、病原菌和植物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离体条件下抑菌作用不明显的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