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研究
甘薯是无性繁殖的谷物。在田间栽培过程中,它容易感染各种病毒,导致植物生长衰竭、变低、叶片褶皱、脉死、叶片全部松弛和死亡。由此产生的甘薯种子类型减少和严重产量降低。近几年,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普遍推广, 有效的控制其退化, 特别是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应用, 不但减轻了病害, 而且提高了产量, 改善品质。但马铃薯种薯脱毒技术难度大, 原原种生产成本高致使优质脱毒种薯应用率低, 推广速度缓慢。针对此类问题, 开展影响节本增效因素的探讨研究, 以期为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表面
宁薯8号脱毒苗。
1.2 方法
1.2.1 喷施灰树叶片素
将剪尖苗用20 mg/L的萘乙酸浸泡15 min, 扦插在以蛭石为基质的育苗池内, 每个处理扦插4 m2, 密度为250株/m2,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栽培管理同常规。两月后生长旺盛时, 分别做一下喷施处理: (1) 1 000 mg/L的矮壮素; (2) 100 mg/L膨大素; (3) 清水 (ck) ; (4) 100 mg/L多效唑, 4种处理均匀喷施叶面, 同时测量其株高, 1个月后再测1次株高, 成熟后收获, 计算单株结薯数、产量。
1.2.2 不同管理措施处理的小区
脱毒试管苗直接移栽, 扦插苗用移栽20多天的试管苗剪顶芽扦插。试度管苗移栽与扦插同时进行, 栽后10天进行遮阴处理, 成活后撤去遮阳网。试管苗移栽、扦插各3个栽植槽, 75天后收获。生长期间培蛭石1次, 施复合肥2次, 喷施KH2PO4两次, 其他管理措施二者相同。收获时每个处理随机调查3个小区, 每个小区的面积为1 m2, 以3次重复的小区平均值进行比较。调查小区产量、结薯数、实际株数。
1.2.3 u3000覆岩瓶苗的栽植
在外层为60目尼龙网纱的钢管架防虫网棚内用砖垒砌1 m×4 m小畦15个, 首先在做好的小畦内按3、4、5、6、7 cm不同的基础厚度依次铺覆蛭石, 重复3次, 然后将经过炼苗的健壮瓶苗按5 cm×8 cm进行栽植, 每畦苗数1 000株。栽后10天内进行遮荫处理, 待栽植好瓶苗且瓶苗长到10叶时, 在苗基部再覆3 cm的蛭石。调查小区产量、结薯数、实际株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调节剂对甘薯育种的影响
2.1.1 株l的比较
由表1可知, 处理前扦插苗株高基本一致, 喷施1个月后, 处理1株高为37.8 cm, 增长量为14.3 cm, 较ck矮2.8 cm;处理2株高为39.2 cm, 增长量为15.7 cm, 较ck矮1.4 cm, 从外观上看与ck没有明显的差异;处理4株高为24.6 cm, 增长量为2.1 cm, 较ck矮15 cm, 和ck在株高上有明显的差异, 并且叶片变成绿色, 且叶片变厚, 说明喷施生长剂后基本控制了徒长趋势。
2.1.2 处理3ck最小数据的确定
由表2可看出, 在各个处理中, 3 g以上的薯块数以处理2最多, 为228.8个, 处理4次之, 为208.3个, 处理3 (ck) 最少, 为126.7个;单株结薯数以处理2最多, 为1.63个, 比对照多0.53个, 处理4次之, 为1.58个, 比对照多0.48个, 处理1居第3位, 为1.54个, 比对照多0.44个。喷施生长剂后增加了结薯数, 并且大薯数量明显增多, 膨大素效果较好。
2.2 比较模型苗和插条苗的生产
2.2.1 单株结薯数量测定
由表3可知, 扦插苗和试管苗的单薯重差异明显。扦插苗的单粒重达4.02 kg, 明显高于试管苗的2.95 g, 提高了36.2%, 单粒重是衡量微型薯商品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只有单薯重达到一定标准才有商品价值。
单株结薯数则是试管苗高于扦插苗。试管苗直接移栽单株结薯为3.34粒, 扦插苗单株结薯1.52粒。试管苗每株比扦插苗多结薯1.82粒。在试验中发现, 扦插苗结薯早, 主要为腋芽结薯。扦插后10多天即开始在腋芽处结薯, 匍匐茎结薯数量很少。试管苗移栽后先进行根系生长, 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匍匐茎生长, 试管苗未出现腋芽结薯, 全部为匍匐茎结薯。扦插苗腋芽结薯早, 其原原种要比试管苗匍匐茎结薯生长时间长, 所以其原原种单位重量要高于试管苗的。
2.2.2 插苗率高,平均苗粒率高。据表1,2
由表3可知, 试管苗单位面积 (1 m2) 结薯835粒, 而扦插苗仅有380粒, 试管苗单位面积结薯比扦插苗提高119.7%。二者单位面积产量相差明显, 试管苗2 463.3 g比扦插苗1 527.6提高了61.2%。
2.3 对所产薯粒数的影响
由表4可知, 基础厚度在4~5 cm的试验中, 薯粒数量呈上升趋势, 厚度为5 cm比4 cm和3 cm分别增产, 而厚度为6、7 cm的两个处理中所产薯粒数与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