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门诊西药房处方调节剂差错原因分析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专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生(以下简称医生)签发的医疗活动的医疗证书。由具有专业章节(以下简称药店)编制、配送、检查的药学专业人员(以下简称药学),作为患者的医疗证书。作为医院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门诊西药房的处方调剂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处方调剂差错是门诊西药房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引起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有很多,但细心归类分析,这些差错是可以用过各种防范措施去预防。
1 数据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西药房2009~2011年《药剂科医疗差错、事故、纠纷登记本》登记在案的110例处方调剂方面的差错。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这110例处方调剂方面的差错进行统计,并分析差错的原因,通过分析总结得出相关改进的方法。
2 结果
2.1 出现调度差错的总例数
2009~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西药房调剂的年处方总数分别为641 258、667 030、699 554张,出现调剂差错的总例数为110例,其中2009年为42例,占0.0655%;2010年为36例,占0.054%;2011年为32例,占0.045 7%。见表1。
2.2 西药单用房的配药方法
对110例调剂差错的类型进行统计,见表2。
2.3 西医诊所的品种差异
2009~2011年门诊西药房发生品种差错原因:在本次调剂差错的分析统计中,发生品种差错原因的共50例,见表3。
3 讨论
3.1 差错发生率的广
表1可见2009~2011年医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率均0.1‰,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电子处方的使用并推广,是差错发生率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随着医院药学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西药房的药品调剂工作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改革。电子处方是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的格式进行设计的,因此,不但杜绝了过去医生手写处方中经常出现的漏填年龄、性别、科别、临床诊断等项目的情况,而且电子处方系统的运用,还完全避免了由于医生处方书写字迹难辨引起的调剂差错。
3.2 中西医处方的基本适应
由表2可知医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主要类型为品种差错和数量差错,而及时找出发生差错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和提出相关的措施至关重要。
3.2.1 优化处方系统药品错发的原因
在各种调剂差错类型中,品种差错占较大的比例,为调剂差错总例数的45.5%。门诊药师因药品品名,外包装相似等原因配错药物也是处方调剂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报道表明,此类原因造成的处方调剂差错占总差错例数40%以上。引起品种差错的主要原因包括同品不同规的错发(占34.0%),例如处方上“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1 g错发成0.5 g;药品名称相似的药物错发(占34.0%),如将“脑心通胶囊”错发成“脑栓通胶囊”;外包装相似的药品错发(占18.0%。),如“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错发成“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外观相似)等。为尽量减少以上原因的错发,科室通过优化电子处方系统,将同品不同规和药品名称相似的药品在电子处方系统名称里加注商品名用以区别,如“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二叶莫)”0.5 g与“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1 g;“脑心通胶囊(步长)”与“脑栓通胶囊”,并将这些易出错的药品进行归纳总结,同时组织科室的人员进行学习,加强药剂人员的印象,大大减少了因同品不同规和药品名称相似引起的调剂差错。此外通过对外观相似的药品实行“分开定位存放”,也有效的减少了调剂差错。
3.2.2 设置患者安全原则,提出医院管理理念
数量差错占调剂差错总例数的36.4%,而在引起该类差错发生的原因当中以人为的主观因素占主导,如调剂人员的工作状态、精神集中程度还有外来的影响因素,都会引起该类差错发生。自从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发表了题为《孰能无错: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保障系统》(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的报告,患者的安全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公众、许多国家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患者安全遂成为公共卫生议题热点。在2011年(第46届)ASHP年中会议中,也提出了“创建公平的患者安全文化”的医院管理理念,并提倡不再采取“处罚文化”。从2011年起,笔者所在医院药剂科决定改变管理理念,将原来的“处罚文化”向“非处罚文化”转变,并向“创建公平的患者安全文化”这个目标推进。结果证明,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舒缓员工的工作压力,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感,而且还显著的降低差错发生率。
3.3 品管圈工作流程
减少调剂差错的发生率,除以上几方面的措施外,品管圈活动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管理方式,大部分是主管负责拟出解决对策,由基层人员负责执行。品管圈本着自动自发精神,运用各种改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