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丁山与中国古代神话研究.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山与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丁山先生(1901-1952)是中国著名的神话学家和古代文学家。他在过去60年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仍然显示出学术的繁荣。然而遗憾的是,近60年来学界却很难见到对先生神话研究进行系统研讨的论著1。本文即从学术传承与文字训诂、神话研究与理论方法两方面入手,试图对先生的神话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以纪念先生在神话研究上的巨大贡献。 一 关于历史的或民俗的训学和古文字学的学 丁山先生的神话研究能取得非凡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他对中国传统文献的精心研读和对出土文献的充分利用,也源自他始终抱着一颗“探寻中国文化的来源”2的心。丁山先生的神话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古代神话与民族》3、《商周史料考证》4等论著中。徐复观先生曾对王孝廉先生说:“研究神话,一定要在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上去做这种工作。……你应该好好读《尚书》、《诗经》、《左传》、《国语》、《竹书纪年》等基本典籍,再看卡西勒的《神话》,勉强才够资格研究中国的神话。”5徐先生的话,虽然仅针对王先生一人而言,但他所说研究中国神话,先要熟读《尚书》、《诗经》等基本典籍,且要在“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上”来研究的观点,对研究中国神话的所有学者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为中国神话总是与古史传说密切联系着,要想对神话进行深入探讨,就必须要对古史传说的基本状况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而早期的古史传说正是“潜藏”在这些基本的国学典籍中,需要认真的爬梳方可将其提炼出来。纵观丁山先生的神话研究成果,可以说,徐先生以上所说,正可当作对丁先生神话研究实践最精炼的总结。 丁山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在神话研究中多从文字音韵入手,结合历史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学科方法,去探寻神话传说的本源,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种从文字音韵入手研究神话的方法,孙作云先生在《飞廉考》中认为是研究神话的首要之途:“我这几年对于中国古代神话颇有所考订,对于每种神话在考证事迹或解释内容之前,必先推寻得名的初旨。这种推寻的方法大概从两方面下手:一是从音韵学上求其音读,二是从文字学上求其形义;行之既久,颇有领悟,深信这是研究中国神话的首要之途。”6同时,孙先生在《中国古代图腾研究》中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历史的或民俗学的训诂法”,“我们从这里就知道一个名词,甚至于一个字的造成,往往有令人不堪想像的根源,我们不能单靠字音字形来作考证,我们得根据历史、民俗学、人类学、考古学来互相推引,也许会找出它的溯义来。我们这种训诂学可以叫做历史的或民俗学的训诂法。”7 丁山先生之所以在训诂考释方面有如此深厚的功底,能娴熟的利用文字音韵学方法来解释中国神话的具体问题,与他早年曾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沈兼士先生密切相关。据顾颉刚先生1966年5月所写《丁山事迹》介绍,丁山先生三岁丧父,靠舅父接济为生。可上中学后不久,舅父亦不幸病逝,赖同学郭君相助才得以毕业。其后求为小学教员不得,只能投靠北京的堂母舅赵凤喈,得以在北京大学“偷听”,后被沈兼士先生发现,得以参加会试。1924年,先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其师正是著名古文字学家沈兼士先生。8 众所周知,沈兼士先生与其兄沈士远、沈尹默两先生均曾在北大任教,被时人誉为“北大三沈”。三位先生均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沈士远先生讲授《国学概要》,一篇《庄子·天下篇》就讲了一个学期,号称“沈天下”。沈尹默先生是《新青年》六编委之一,他积极推动白话诗创作,与胡适、刘半农一起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新诗创作“三巨头”。而沈兼士先生则在古文字音韵学等方面有重要贡献,先生曾留学日本,师从章太炎先生。在北大授课期间,曾创办研究所国学门,在训诂学、字族学和汉语语源学等方面有重要贡献。所著《文字形义学》、《广韵声系》、《段砚斋杂文》等书,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日仍有重要影响力。特别是《广韵声系》一书,陈垣先生在该书序中称其“有功于小学者匪浅”。9由于沈兼士先生在训诂学方面的巨大贡献,故唐兰先生曾说:“二十年来,卓越的训诂学家,我所知道的,只有沈兼士一人。”10唐先生如此高规格的评价,我想沈先生也是当之无愧的。丁山先生对其师沈兼士先生在文字音韵学方面的成就也格外推崇,如丁先生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总结》中为了说明人鬼与地祇谁最先出现的问题,曾援引沈兼士先生《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详见北京大学《国学季刊》五卷三号;英文译本见辅仁大学《华裔杂志》)中的相关论述,指出:“熟味以上(笔者按:指上引沈兼士先生考证之文)之言,固以‘禺’、‘鬼’古本一字,起三代人而问之,必不能易此说。”11 正因为丁山先生与沈兼士先生有这样一种学术传承关系,所以他对古文字音韵学才会有其独特的理解,因此在神话传说研究中,先生就特别重视利用“文字学音韵学的方法来考证一个名词(神名)的得名之故。”12比如:在《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