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记古印》小议
秦以前的印章称为新疆。《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拿了便条,问观众,书才买了。”。孔疏:“按,《周礼·掌节》:‘货贿用璽节’,郑玄云‘今之印章也’。则周时印已名璽”。印为什么名璽?其得名之由,《释名·释书契》解释说:“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释名》这个解释,沈兼士曾指出不足为据,他说:“以徙释璽,只取谐音(汉代音),别无证验,未足以为确诂也”。沈氏的批评是很正确的。
《说文》对璽则是另一种解释,《说文·土部》璽字下云:“王者印也,所以主土,从土爾声。璽,籀文从玉”。许慎以秦汉之制度为说,认为璽是王者之印的专名。因王者领有土地,故璽字从土。这个解释,却与史实不合。《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后,天子独以印称璽,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蔡邕《独断》云:“璽,印也,信也。天子璽白玉螭虎钮,古者尊卑共之”。又,《国语·鲁语》:“追而予之璽书”,韦昭注:“璽,印也。古者,大夫之印亦称璽。璽书,璽封书也”。于此,可知《说文》关于璽为王者印之说,亦非确诂。
沈兼士曾从语源学的角度并结合古代使用封泥的制度,对璽字的意义进行分析,他说:“从璽得声者,有释为止义之可能性”,“璺之得名,缘于古代封物之制,以璽抑埴(《淮南子·齐俗训》云,‘若璽之抑埴’)制止之使不得辄开露耳(故其字从土)。今以所见之古代封泥证之,便可释然。盖‘泥’之所以得名,亦由于有尼止之性,故《释兽》云‘威夷长脊而泥’也”。沈氏的这个解释,是很精辟的。今据古璽文字与训诂之学,试申其说。
今日所见的古璽印实物,年代最早的绝大多数为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实物,至今尚难于确指。战国的璽印,一般亦称为古璽。古璽文“璽”字的写法与小篆不同,作、、木,隶定为、、尔。古璽文的字即小篆之璽。璽文珎字,从土,尔声。篆文壐,从土,爾声。爾从尔声,壐与珎音同。,《说文》云:“从,声。迩,古文”。《易·系辞上》:“以言乎”,《释文》通作迩。迩与为同字。又,金文字,侯簋作妳;三体石经爾字作尔;中山王鼎铭爾亦作尔。凡此,均足以证明尔与璽,与,只是写法不同,实为一字。
爾,古音与尼相近,《释名》:“,昵也”。《史记·孔子世家》:“将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子春秋·外篇》尼谿作稽。,日母;尼,泥母,古音娘日归泥。章太炎云:“古爾声字皆如泥,在泥纽”。从爾吉之字,多与从尼声之字相通,如《易·姤》:“系于金柅”,《说文》柅字作禰。《书·高宗私日》:“典祀无丰于昵”,马融曰:昵,“谓禰庙也”。《诗·邶风·泉水》:“饮饯于禰”,《韩诗》禰作坭。尼有止义,《爾雅·释话》:“尼,止也”。《墨子·号令》:“淫璽不静,当路尼众”。毕沅注云:“尼,止”。《广雅·释诂》:“柅,止也”。王念孙疏证:“《正义》引马融注云:柅者在车之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爾雅》尼,止也。并声近而义同”。从爾得声的一些字,亦有止义。沈兼士云:“籋,箝也,从竹爾声’。字亦作鑈。《方言》、《广—雅》并云:‘鑈,正也’。按籋,今俗作镊,镊子所以止物。正从止,亦有止义”。又云:“濔,‘满也,从水爾声’。按满则止矣’。“彌,‘弛弓也,从弓,璽声’。字亦作彌。《雨雅·释言》、《毛诗·卷阿传》,皆训彌为终。按弛弓所以止射”。今按,彌,《诗·卷阿》、《毛传》:“终也”。终,《释名》云:“尽也”。尽,《小雨雅》云:“止也”。是彌有止义。
据上所述,璽字,从爾得声,亦当有止义。《周礼·职金》:“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恶与其数量,楬而璽之”。郑司农云:“楬而璽之者,褐书其数量以著其物也。璽者,印也,既楬书揃其数量,又以印封之”。古代封缄简牍文书及物品,用印章按压泥块加封,以制止所封的文书或物品开露,并防止他人开拆。这种经过用印按压封缄的泥块,就叫封泥,也叫封璽或印封。如《淮南子·时则训》:“慎管籥,固封璽”,高注:“封璽,印封也”。《后汉书·杜根传):“安开壁出书,印封如故”。上引《周礼·职金》“楬而璽之”之璽字,在句中用为动词,即是指用印按封泥封缄物品之意。因用印按封泥封缄文书或物品,有制止所封的文书或物品开露,以及防止他人开拆的作用,而璽字从爾得声,有止义,所以也就把这种用以按封泥封缄文书或物品的器物称之为璽。
璽又可称为印,则是从璽之使用方式引申而得名。用璽按封泥,这种动作也叫做抑。如《吕氏春秋·适威》:“民之于上,若璽之于塗也,抑之以方则方,抑之以圜则園”,“塗”,是指泥块。抑字,《说文》作“印”字反写之形,解云:“按也”。段注:“按者,下也。用印必向下按之,故字从反印。《淮南子·齐俗训》曰:‘若璽之抑埴,正与之正,倾与之倾’。璽之抑埴,即今俗云以印印泥也。此抑之本义也”。抑与印字通,抑,影母,质部;印,影母,真部,二字同纽双声,质、真对转。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德经》:“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