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与清初的河道赈灾
全球价值链也是全球价值链的省长。他是明清时期的主要官员。总漕的创立,在漕运制度史上属一大创举。时下漕运史或运河文化研究堪称显学,相关成果汗牛充栋。然而,基于制度史视角的明代总漕研究,与明清其他督抚研究一样,仍以制度演变为重点,缺乏从人物行为出发的比较探察,多陷入“只见制度不见人”的怪圈。①关于明代首任总漕王竑,至今还没发现其生前文集,诗文亦鲜见于史册,诸方志、文集及民间文学的记述,多充满了浓厚的传奇色彩,难以反映王竑历史上的真实面貌。②本文勾稽史册,拟从考订王竑的传奇事迹入手,探讨王竑总漕的业绩与缺憾之处,从个案出发,考察明代文官总漕体制的由来。管窥之处,尚请方家指正。
一 《明史》马顺观与丘浚之文
王竑,字公度,号戆庵、休庵。祖籍湖北江夏。其祖父王俊卿,坐事戍河州卫(今甘肃临夏),遂著籍。王竑于正统四年登进士,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正统十四年土木兵败后,王竑于午门挺身而出,振臂一呼,率众击杀王振党羽马顺,此可谓王竑一生最富传奇色彩之事。《明史》王竑本传云:
英宗北狩,郕王摄朝午门,群臣劾王振误国罪。读弹文未起,王使出待命。众皆伏地哭,请族振。锦衣指挥马顺者,振党也,厉声叱言者去。竑愤怒,奋臂起,捽顺发呼曰:“若曹奸党,罪当诛,今尚敢尔!”且骂且啮其面,众共击之,立毙。朝班大乱。王恐,遽起入,竑率群臣随王后。王使中官金英问所欲言,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置诸法。”王命出二人。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③
此段描述栩栩如生,王竑忠义之气,跃然纸上。其实关于这段公案,第一手的权威著述莫过于《明英宗实录》和丘濬《明故进阶荣禄大夫兵部尚书致仕王公神道碑铭》(以下称《神道碑铭》)。《明英宗实录》:“王御午门左门,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合诸大臣廷启曰:‘尝谓擅政专权者,尚难逃于显戮;陷君误国者,当速寘于严刑。论十恶莫加其罪,虽万死犹有余辜,天地不容,神人共怒。切照司礼监太监王振,本自刑余,幸居内侍,素无学问之益,岂有经纶之才……宗社复安,端在于此。不然无以警戒将来,人皆解体矣!’六科、十三道亦有言。王曰:‘汝等所言皆是,朝廷自有处置。’言甫毕,百官皆趋进跪,恸哭不起,扬言曰:‘圣驾被留皆振所致,殿下若不速断何以安慰人心?’锦衣卫指挥马顺唱逐百官,给事中王竑奋臂捽顺发,啮其肉,曰:‘顺倚振肆强,今犹若此,诚奸党也!’百官争捶死顺,且请籍振家。王准言。众犹哭未退,守卫士卒亦泣下。王起入,令太监金英问所欲,言咸曰内官毛贵、王长随亦振党,请寘诸法。遂于门隙中出二人,又捶死之。寻执王山至,众相戒勿捶死,使伏法。遂缚山赴都市凌迟处死。王令谕曰:‘国家多难,皆因奸邪专权所致。今已悉准所言,置诸极刑,籍没其家,以谢天人之怒,以慰社稷之灵。尔文武群臣,务须各尽乃职,以辅国家,以济时艰。’百官乃拜而退,曳弃顺等尸于道,军民犹争击不已。百官请籍顺及毛贵王长随家,王令免籍。”①丘濬《神道碑铭》:“景皇帝以亲王介弟,监国御午门左门。六部并科道官交章劾王振误国之罪。帝曰:‘卿等言是,朝廷自有处置。’言甫毕,百官皆趋进跪,恸哭不起。飏言曰:‘圣驾留北庭,皆振专权擅政所致。若不速断,何以安慰人心?’锦衣卫指挥马顺喝逐百官。公奋臂捽顺发,啮其面,曰:‘顺平昔倚振为恶,祸延生灵,今日至此,尚不知警,真奸党也!律有奸党之条,罪在不赦。’百官闻公言,争以手足捶死顺。众犹哭未退,帝起入宫,令太监金英问所欲,言咸曰内官王、毛二人者,皆振党,请寘诸法。遂从门隙出二人,众又捶死之。百官乃再拜而退。”②
《明英宗实录》于天顺八年九月始修,至成化三年八月撰成,前后整整花了三年时间。其监修孙继宗、总裁陈文、彭时、副总裁吴节等人均是午门渍血事变的亲历者,应该说其文可信度甚高。丘濬与王竑一生相从甚密。景泰五年王竑巡抚河南之时,丘濬就曾作《送王都宪巡抚河南诗序》。丘濬登第后还是王竑长子王经的塾师。在王竑一生的政治沉浮中,丘濬始终与之保持紧密联系。在为王竑所写的像赞、祭文及神道碑铭中,丘濬亦表达出深深的崇敬之情。③这两段文字应为《明史》王竑传的底本,然而,细细品读,不难发现这三者仍有细微差别,表现如下:
其一,《实录》与《神道碑铭》皆言“言甫毕,百官皆趋进跪”,表明弹劾之文已读完。而《明史》则改为“读弹文未起”,给读者感觉似乎弹劾之奏章并未言尽,这可与《明史·于谦传》相印证,“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奏未竟,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④。《明史》为何作此改动?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直至一日翻阅赵翼《陔余丛考》才恍然大悟。“此皆御前读奏之故事也。按《明史·魏元传》:故事,谏官弹章,非大廷宣读则封进,未有不读而面呈者。成化中,给事中董旻等劾商辂,疏径呈御前,帝怒其不循旧制,叱之。盖明制,面奏未有不读,不得面则封进耳!然天顺中杨瑄、周斌等劾石亨、曹吉祥,帝大怒,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