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docxVIP

八上语文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从小到大,马云所经历的失败记都记不清楚。小学考重点中学,没有考上;大学考了三回;当年找工作被拒绝过三十多次;去肯德基 应聘,24人收下了23个,他是唯一一个被刷下的……但马云不气馁,他凭着韧劲和愈挫愈奋的精神,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缔造了国内互 联网行业的诸多传奇。 北宋的苏轼也是一位能从容面对磨难的人,他多次被贬,但豁达乐观,热爱生活。今天,让我们回到九百多年前的一个月夜,一起去探析这位文人的精神世界。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品味精炼的语言,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3、结合写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谥号文忠。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背景链接】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人举报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幸得太皇太后干预、大臣章惇等力挽, 被囚禁130天之久的苏轼免除死罪,被贬黄州,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苏轼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因有此文。 【知识链接】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 【方法引路】 怎么把握景物描写 (1)明确描写对象; (2)描写对象有何特点; (3)运用什么写法:①修辞手法 ②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③动静结合 ④虚实相生 ⑤白描手法 ⑥感官角度 ⑦观察角度⑧描写顺序…… (4)所抒情感:以景衬情:①以哀景衬哀情;②以乐景衬乐情;③以乐景衬哀情。 【读音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bǎ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疏通文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欲:想要 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亦:也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澄澈,“水中”的藻、荇相互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整体把握】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 明确:苏轼与张怀民晚上在承天寺欣赏月夜景色。 2、面对良辰美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文眼是哪个字? 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眼是“闲”。 3、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把文章划分三层,每层的意思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明确:第一层(前三句):记叙,寻伴夜游; 第二层(第四句):描写,庭中月色; 第三层(后三句):抒情、议论,月下感叹。 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月色(月光)。 【合作探究】 1、在那样一个初冬之夜,苏轼本来是想脱了衣服睡觉的,是什么

文档评论(0)

138****14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